衣者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7-11-02 12:12

香港有李小龍、天津有霍元甲 北京也想拚出黃飛鴻

說起中國的武術,大多數人會想到李小龍、葉問、黃飛鴻等人,這些武術大師都是南方人。事實上,大陸北方天津、河北、北京明清時期尚武之風盛行,武術大師霍元甲就是出生在天津的河北滄州人。
北京,是明清帝都,各種武術匯聚,臥虎藏龍,許多武術宗師在京城揚名立萬,或成為護衛皇家的大內高手。
•幾次評選武術之鄉 北京一個都沒有
不過,大陸國家體育部門1991年起幾次評選「全國武術之鄉」,迄今獲此稱號的縣市約達100個,其中,天津和河北占了11個,北京卻一個都沒有。為重振北京尚武之風,去年以來,北京大興區和西城區把創建「全國武術之鄉」列為工作重點,推動和引導全民習武健身,冀能在民間蔚成風潮。
北京為何要重振習武之風?官方文件的說法是,為貫徹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利用創建「全國武術之鄉」,動員和引導民眾練武健身,形成崇尚武術、傳承中華文化精神。
•大興、西城 北京最有崇武風氣之地
北京市體育局副局長楊海濱受訪時表示,在北京大興區流傳的吳氏太極拳已列入大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全區習武人口32萬多人,武術段位人數達2000多人,大興區和西城區正在積極申報「全國武術之鄉」的稱號。
這兩區在明清時期都有崇武風氣及歷史淵源。大興區原是皇家狩獵和檢閱皇家部隊的地方,從清代中葉到民初,大興民間武風鼎盛,當地7個鎮10多個村子都有過武舉人。北京西城區,自明清以來都是軍中校場所在地,自然尚武。
•中小學推武術課程 一年級就開始練
為爭取「全國武術之鄉」封號,無論是大興區或西城區,不僅鼓勵民眾習武,還在中小學推動傳統武術課程,從小培養孩子學習武術的興趣,大興區魏善莊鎮第二中心小學是大興區弘揚武術的縮影。
該校的武術老師李雪偉說,武術從2013年起列為學校的基本課程,學生每周都要學習八極拳。近年來,學生在北京市各種武術比賽中多次獲獎。魏善莊鎮的魏莊村有個武術世家,家中子弟世代習武,清朝時連續三代都考取武舉人。第三代武舉人張林閣更是精通十八般武藝,尤善騎射,平時練功,配有不同規格的大鐵刀和重達上百公斤的置石。
魏善莊鎮第二中心小學的五年級女生賈子萱,是張林閣的後代,受到家庭習武傳統的熏陶,一年級開始就練習武術,為同儕中的佼佼者。談及習武的過程,她說,「辛苦是辛苦,但感覺很開心。跳得更高了,不容易感冒,身體特別好。」
•北京廣發英雄帖 邀兩岸在網上競技
發揚和推展武術,免不了要切磋和交流武藝。北京市今年廣發英雄帖,邀請兩岸武術愛好者在網上競技。楊海濱說,「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武術深受兩岸同胞喜愛,希望通過網路比賽的形式吸引更多青年傳承武術文化。」
目前已有3000多名兩岸武術愛好者報名,其中,台灣選手已上傳參賽影片700多段。除了線上比賽,12月2日至3日將在北京舉辦線下比賽,屆時會有600多名兩岸選手到場切磋武藝,各路豪傑齊聚京城,又有一番熱鬧景象。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