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衣者 發達集團總裁
-
來源:基金
發佈於 2017-11-02 07:45
醫療基金逢低買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生技類股短線疲弱,月修正超過7%,醫療產業跟著失色,落後全球股市,法人分析,幕後原因是美國生技龍頭股「賽基」(Celgene)下修2020年的營收目標,股價上周單日下挫逾16%,拖累大盤;法人建議,預料生技股短期烏雲散去後,醫療產業仍具中長線投資契機,建議投資人此刻可分批加碼,並採取平衡布局四大次產業的策略,降低波動風險。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分析,創新為製藥、生技及醫療器材等次產業擁有高獲利率及獲利穩定主要因素,近一步讓產業長期具較佳本益比及股價;技術面來看,那斯達克生技指數(NBI)近期跌幅已深,且已接近去年第4季以來上升軌道支撐區,預料接下來將在3,300點上下展開震盪整理走勢。
江宜虔指出,MSCI世界醫療保健指數上周自歷史高點壓回,跌破高檔支撐區227點,進入高檔修正結構,近日觀察能否守穩223點支撐區,若能走勢可望維持高檔橫向整理,欲轉強仍須站回227點反壓區,目前醫療產業股價評估處於近幾年相對低點。
群益那斯達克生技ETF基金經理人張菁惠指出,市場預估第3季NBI生技指數成分股的EPS成長率仍有1成以上水準,企業獲利和產業基本面仍有不錯表現,加上政策面上川普稅改草案出爐,稅率可望調降以及海外資金一次性課稅,有望帶動生技公司EPS上修、股票回購等,因此後市表現仍值得期待,近期類股修正不失為進場布局的契機。
據研究機構EvaluatePharma預估,今年起未來5年,對病患而言,全球藥品支出年複合成長率為6.5%,花在癌症藥品的費用又更高:癌症一旦由致死疾病轉為慢性病,患者壽命延長,整體治療成本也將增加,換言之,生技、製藥類股獲利也值得期待。
投信法人指出,從美國多家券商評估的報告來看,大型製藥廠獲利成長可望於明年轉佳,大型製藥廠歷經專利藥大量過期、獲利成長大幅減緩營運困境,此刻進入創新產品增加循環,將提升獲利率,預期獲利成長回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