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adiant 發達集團專員
-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09-07-10 11:15
全球奢侈品牌“鬥法”上海灘
全球奢侈品牌“鬥法”上海灘
為了證明自己的“頂級”身份,還有什麼比“廣開店”,“開大店”更具說服力嗎?在古馳(Gucci)于上海鑽石地段上高調開出2000平方米的中國旗艦店後,立即有消息稱,已入駐恒隆廣場多年的路易威登(LV)也將“擴店”,目標是起碼達到古馳店舖的大小。
對此傳聞,路易威登中國公司對CBN記者不置可否,他們給CBN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其在恒隆的店舖面積為900平方米,且暫時沒有可供對外公佈的擴店計劃。
上述在全球位列前兩位的奢侈品牌“鬥法”未果,另一個義大利奢侈品牌對中國市場的覬覦浮出水面。與古馳6月份剛開出的店舖隔街而望,此輪行動的品牌是普拉達(Prada),之前僅在恒隆廣場佔據一常規店舖的普拉達銷售人員對CBN記者確認:他們的確將在2個月後開出新店,店舖將有2層的規模。原先這個店舖的位置是一個日本的飾品品牌。
事實上,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這個正在積極拓店的義大利品牌的資金狀況也並沒有那麼優良。由於可比單店銷售額在去年的下滑,直接導致普拉達手中可支配現金縮水,同期的成本上升更是雪上加霜。在今年4月份對16億美元的債務進行重組後,他們才得以獲取現金擴張新店舖。去年,普拉達開出了20家店舖,包括倫敦的奧特萊斯、洛杉磯以及吉隆坡,他們還在首爾做展示中心。
CBN記者在普拉達的官網了解到:普拉達現在已經在中國內地開出8家門店,其中包括成都、青島,以及瀋陽、西安等二線城市。這一店舖數量僅次於中國香港地區(9家)以及日本(13家)。相比而言,在該品牌的誕生地義大利,他們共有8家店舖,美國則有9家。
在過去一年中,奢侈品市場的消費呈現出此消彼長的態勢,除了店舖多寡的佈局,經營數字也可作為有力的論據。
2009年第一季度,法國PPR集團旗下的高端消費品集團Gucci Group的總銷售額比去年同期下滑了3.4%(匯率因素考慮在內),但在亞太地區(不包括日本)的總收入卻激增了25%,大中華地區高達13%的增長對此更是貢獻良多。同期,瑞士歷峰集團的情況也與此類似:截至今年3月底,歷峰集團上一年度的銷售額僅增長了2%,而亞太地區(不包括日本)的銷售額則劇增了14%。
去年歐洲奢侈品消費的增長速度只有2007年的一半,美國與之前基本持平,日本則出現了負增長。在此背景之下,“業界認為國際奢華品牌的需求在歐洲、美洲以及日本市場普遍下滑。然而,此次調查結果令我們感到欣慰:經濟不景氣並未對中國內地構成太大影響,市場仍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亞洲地區奢華品市場調研公司信天翁諮詢公司執行董事Christophe Cais對CBN記者分析說。而羅德公關亞洲區主席杜麥克(Jean-Michel Dumont)則確認稱:經過金融危機的考驗,各大奢華品牌進一步意識到了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中國一線城市是品牌樹立、鞏固形象的戰略要塞,而二線城市將是深植中國市場的制勝關鍵。
“截至今年1月,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額已佔全球市場的25%,達到86億美元,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信天翁聯業商務諮詢(Albatross Global Solutions’ Mission)聯合羅德公關昨天發佈《2009中國奢華品報告》(下稱《報告》)中指出。
根據兩家機構對1000名年收入在24萬元人民幣的消費者的調研結果,超過50%的受訪者確定他們的消費行為不會受到影響,而僅兩成的受訪者則表示對於未來1年的消費能力沒有信心。
《報告》所公佈的抽樣調研結果:路易威登、香奈兒(Chanel)以及古馳已經名列中國內地消費者“提及率”的前三位,而普拉達則在香港地區消費者的提及率中和古馳並列第三。
“自用、個人禮品,以及商務往來成為購買奢侈品的三大理由,在二線城市,以‘商務往來’為目的的購買人群是一線城市的三倍多。” Christophe Cais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