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基金   發佈於 2017-05-01 07:28

醫藥股蹲低 快找買點

醫藥股蹲低 快找買點
2017-05-01經濟日報 記者徐念慈/台北報導

醫療產業本益比 資料來源:彭博
美國製藥龍頭股嬌生營收不如預期,讓醫療產業市場氣氛轉趨觀望,醫療類股本益比下滑到16倍以下,已低於歷史平均。法人分析,美國總統川普今年幾番抨擊藥價的言論,導致醫療類股一度回跌;但他同時表態推動加速新藥審核,因此建議投資人不妨可以逢低進場。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分析,醫療產業近兩周修正0.72%,表現不如全球股市,主因嬌生預計今年藥品增長放緩,加上公司第1季整體營收177.7億美元,低於分析師預估的180.4億美元,引發整體醫療產業股價震盪。
儘管嬌生財報拖累醫療類股,但江宜虔指出,美國醫療機器大廠直覺手術(Intuitive Surgical)的達文西手術機器人銷量攀升,帶領醫療器材類股走揚,因此建議投資人平衡布局醫療各次產業,有效降低波動,可讓投資健康相關題材更為穩健。至於減碼部分,江宜虔認為,次產業中宜先減碼醫療保險、醫療管理服務。
川普健保法案為歐巴馬健保法案的瘦身版,若未來川普健保方案上路,企業受到衝擊恐相對顯著。
安聯全球生技趨勢基金經理人許志偉表示,生技指數本益比和淨值比相對長期平均值低,大型生技股預估本益比12.1倍,低於長期平均更明顯低於美股大盤。
此外,根據彭博社報導,癌症治療藥銷售績效逐年成長,2016年為884億美元,預估2017年提升至968億美元,癌症腫瘤相關是目前生技製藥研發重點,整體生技製藥產業成長性仍高,有利指數中長期發展。
看好新藥審核速度加速,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基金經理人伊凡.麥可羅指出,今年以來至4月21日,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上市的藥物數量,合計14種,是去年同期七種藥物的倍數成長。
近日美國醫療法規學會預估,以審核日期排訂於今年、四分之三的獲准率推算,預期今年獲准上市的藥物數量,有望上看約30種,將超越去年全年的22種,包含美國基因、Regeneron等生技公司旗下均有新藥送審,若能通過,可望提振股價表現。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