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海洋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基金
發佈於 2017-01-13 05:35
陸股本季不看淡
陸股本季不看淡
2017-01-13經濟日報 記者楊雅婷/台北報導
大陸12月製造業以及非製造業經理人採購指數皆顯示經濟活動轉趨熱絡,且A股本益比相較全球主要股市及自身的歷史水準都低廉,伴隨第1季為傳統股市旺季及消費旺季,與1月限售解禁利空逐漸消化,A股基金有機會慢慢收復去年的失土。
2017年全年陸股限售解禁規模約為3兆元人民幣,其中本月解禁規模逾人民幣4,400億元,占全年解禁規模的14.7%,也是今年單月解禁規模最大月分。限售股解禁往往造成A股的賣壓,容易使大盤陷入震盪,本月解禁規模以主板為主,占比42.1%。
保德信中國中小基金經理人張徑賓認為,去年12月及本月均有大額禁售股解禁此一利空,A股表現低迷,上月滬深300指數以及中證500指數跌幅分別為6.4%以及4.8%,儘管深港通去年底開通、經濟數據多數優於預期,但A股表現仍落後全球主要股市。
截至去年12月底,滬深300指數本益比為14.8倍,低於近十年平均的19倍,張徑賓認為價值面具吸引力;而中證500指數本益比目前略高於長期均值,不過自2015年的高點已修正近一半,投資價值都已經浮現。
華頓中國多重機會平衡基金經理人張巧瑩表示,大陸去年第4季整體經濟數據表現良好,隨著中國政府持續深化改革,與大陸的金融市場逐漸對國外投資者開放,經濟不斷趨穩。近期A股在3,100點附近呈現震盪走勢,可觀察股市是否在此築底,若後續市場資金吃緊解除後,不排除有一波行情。
在操盤上,張徑賓表示,由於機構法人於2015年A股下挫後影響力逐步增加,加上深港通開通後國際法人投入A股的比重進一步提高,A股市場風格可望逐漸由題材股炒作轉為基本面選股,有鑑於此,今年上半年重點將會加碼在獲利增速較佳且估值較低的消費相關個股,布局農業供給側改革相關企業,同時減碼部分估值過高的資訊科技類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