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e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7-01-01 15:24

《各報要聞》台股跛腳!資本市場失能,企業籌資慌

2017/01/01 08:59 時報資訊
【時報-各報要聞】近年來台股量能萎縮,影響直接金融占比屢創新低,已跌至兩成邊緣,代表台股籌資功能越趨薄弱,相對地銀行總放款金額仍不斷攀升,顯示有更多企業轉向銀行借款,此一失衡狀況令人憂心,凸顯台灣過度傾向間接金融,資本市場已然跛腳,企業籌資變「愁」資,成為創新轉型的最大危機。
直接金融,指的是企業直接在公開市場發行股票、債券來達到籌資目的;至於透過銀行等金融機構放款取得資金的方式,則稱為間接金融。
據央行統計資料顯示,台灣直接金融占比從民國92年起持續縮減,104年已降至20.53%,是歷史新低水準。
台灣直接金融比重大幅下滑,國泰證券董事長朱士廷坦言「影響的不只是證券業」,資本市場逐漸喪失基本功能,新創企業也不容易從間接金融管道取得資金,等於扼殺產業的未來可能性。當產業鏈缺乏創新能量,台灣將面臨經濟發展的重大危機。
朱士廷認為,必須有高於金管會層級的主管機關,來正視、改善資本市場失能的問題。
回顧歷史,朱士廷說,10幾年前科技產業剛起步時,就是憑藉資本市場籌資才能夠快速壯大,成為台灣經濟起飛的火車頭。而目前政府力推的生技、文創或「5+2」等創新產業,雖然仍有政策協助,但股市動能已大不如前,單靠天使基金或國發基金等,在資金規模上都難以支應企業籌資需求。
觀察國際間如美國、歐盟等,直接金融比重都在7、8成以上,相對於台灣的2成有著明顯落差。福邦證券董事長林火燈認為,直接金融對經濟發展扮演關鍵角色,先進國家對於市場籌資力道持續加大,替投資產業創新點火,但台灣則因制度面影響投資意願,造成股市低迷,對於產業發展與國際競爭力上,也造成一定衝擊。
元大證券董事長賀鳴珩則表示,台灣過於偏重間接金融,直接金融占比相對太低,需仰賴政府政策來協助維持兩者健全比例,且直接金融是企業能避開金融危機的籌資方式之一,若間接金融比重持續升高,當市場出現重大變動時,企業資金可能斷炊,會造成營運立即面臨困難,不利長期經營。(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陳昱光╱台北報導)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