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in123 禁止登錄
來源:勵志成長   發佈於 2009-07-02 01:09

中庸之美

By admin - Posted on 18 March 2008
教仁區 鍾麗華
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齋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揜,如此夫!」
前陣子與本區青年班同學共同探討「靈性不滅」,正好藉用中庸此章做為結語。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孔老夫子於平時不語怪、力、亂、神,並不表示鬼神之不存在,相反地,雖然看不見、聽不到,卻事事都有它的廣佈,夫子他只是存鬼神而不論,唯有使人人回歸於自己的誠,方能體會宇宙萬物間共通的氣息。
鬼神之顯現,乃陰陽二氣之變化,大至天地間早晚明暗、四季冷暖之交替,宇宙間萬事萬物之生滅,小至自己內心隱微處念頭的起落,常言道:「疑心生暗鬼」,又言:「內神通外鬼」,一切都是我們這顆心在搞怪,成神成鬼皆由自己做主,無怪乎,古今修行人皆以降伏心魔為主要目標啊!
「使天下之人,齋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揜,如此夫!」因果報應的不爽,自然使天下人存誠敬畏,願意齋戒盛服去向祂祭拜,詩經上說:「神鬼降臨豈是我們可以揣測的?吾人豈可因看不見,聽不著而有所懈怠輕慢?鬼神之體雖是隱微難現,但作用卻又如此顯明,吾人內心誠真所感應的一切,真是不可掩蓋,就像這樣不可思議啊!」
最近後學家附近熱鬧非凡,到處張燈結彩,市場素食生意奇佳,原來是廟宇的建醮活動,後學不懂何謂「建醮」?特別問母親,母親回答:「是一種大規模的普渡,眾人必須吃齋數日,然後一齊舉行祭祀大典,以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最後一日開齋宴客」,後學質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乃在於人心的向善,豈是「形式上」的吃齋、祭祀所能轉變的。一切行為與古人相較,欠缺的仍是那份發自內心深處的真誠,而在道場中的祭拜,顯然是神聖多了,後學自安佛堂至今已逾半年多,住在佛堂中,倍加感覺心海的寧靜,有時候在外面起心動念了,回到佛堂。一進門便是老祖師把關,完全無所遁逃於不管是外在或內在的佛,於早晚香拜完後,再來個佛前懺悔、求慈悲,心頭障礙頓時消失,挽救了人際關係上的危機。
在每日的禮拜中,愈發體會上天的恩典,內心逐漸被這股祥和之氣所薰陶而慢慢學會柔軟、謙卑,一個頑劣的人,終於願意在佛前俯首認罪了。這無言、無形之教化,豈是非要具體形象?因此,更加肯定鬼神之無所不在,也更提醒我們「慎獨」的重要,每日必要面對內心深處做一番存養省察,使自己「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此謂君子坦蕩蕩是也。
由於心態改變,隨之運勢也轉了,常與同事戲謔,二人是難兄難弟,每年職務上的調動,都快成了遊牧民族,上個月正渡過│失業危機,後學明白表示家中有佛堂要照顧,不願被調,因此願意接受公司資遣,不料公司竟然回心轉意,最後結局自是皆大歡喜。走筆至此,愈發體會「唯天下至誠為能化」此話之受用,這便是最佳驅吉避凶之道!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