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滿堂 發達集團董事長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6-07-16 09:29

天邊的駱駝美的讓你窒息。

本帖最後由 金玉滿堂 於 16-07-17 20:49 編輯
天邊的駱駝美的讓你窒息。
http://a.meipian.me/29x9a70?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念佛時怎樣想佛

很多人可能有一個“觀想”的觀念:念佛時需不需要去想阿彌陀佛呢?如果了解阿彌陀佛第十八願就知道:淨土宗的修行叫持名念佛——持佛的名號。“想”就是屬於觀想——觀想佛的像,那就是屬於觀想念佛,是另一種念佛方式。當然兩者也可以兼顧,但是觀想念佛比持名念佛要難。
為什麼淨土宗重在持名念佛呢?就是因為它是易行道。如果還需要觀想的話,又變成難行道了。凡夫眾生觀想是觀不起來的,當然如果是根機比較好,能夠觀得起來的可以觀。從法的角度講,觀想念佛是一種修行方法。《觀經》講的修十三種定觀,就是屬於觀想。
為什麼阿彌陀佛第十八願裡面隻講持名念佛,不講觀想,不注重其他的修行?就是因為阿彌陀佛要普度一切眾生,尤其是我們這些亂想凡夫。善導大師講:“亂想凡夫,識揚神飛,境細心粗,觀難成就。”就是指我們凡夫的神識像是在飛揚的灰塵一樣——識揚神飛。這時要把心安定下來,把佛像觀想得很清楚,是非常難的,所以“觀難成就”。正因為觀想很難成就,所以我們才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就叫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即得往生,這是佛的本願。
當然有些人喜歡想一想,可不可以呢?可以。我們不一定觀得起來,但是可以心中作意去想阿彌陀佛,不一定去想他的形象。有些人喜歡想佛的相貌,可以。站在淨土法門講,可以從三個方面去想:
第一個是想佛的慈悲,我們在稱念這句佛號的時候,可以想佛的大慈悲。
佛以他的慈悲心救度十方眾生,通過六字名號來救度我們。我們一邊念佛,就可以一邊去體會佛的慈悲心。佛的慈悲心在《觀經》裡面有講:“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佛是無條件的救度眾生。我們念這句佛號就會想到:我們稱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能夠蒙受佛的慈悲救度。
第二個可以想佛的願力,就是四十八願,尤其是第十八願。
我們在念佛的時候,可以想佛的四十八願是為我而發,念佛是隨順佛的誓願,決定往生西方,念佛時即作決定往生想。
第三個可以想佛的光明。
《彌陀經》講:
彼佛光明無量,
照十方國,無所障礙。
《觀經》講: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
念佛眾生攝取不舍。
兩經對照,即知佛的名號就是佛的光明。我們念佛時即可以想:我們隻要念佛,阿彌陀佛的光明就會攝取不舍。
以上三點,我們在念佛時可以適當地想一想,然后一向專念。
至於佛的形象,有些人比較喜歡,無妨大致粗略地想一想。你喜歡哪一尊佛像,就可以想哪一尊。在世間流傳的阿彌陀佛像很多,主要的都是站立像。對所有的佛像,大家可以去用心觀照對比一下:所有的佛像之中,其他的佛都是坐著的,隻有阿彌陀佛是站著的。
為什麼阿彌陀佛是站著的呢?善導大師有個解釋叫:“立撮即行,不及端坐以赴機。”我們眾生很苦,業障很重,三惡火坑,臨臨欲入。阿彌陀佛他來不及坐下,馬上就要去救度我們。“立撮即行”即馬上就要去救度眾生,所以阿彌陀佛的像永遠都是站著的,就在於此。一隻手拿蓮花,一隻手垂手接引。
我們想佛的時候隨你個人的喜歡,覺得哪一尊佛跟你有緣都可以想。但是主要的還是以佛的慈悲、佛的願力、佛的光明來大致觀想、憶念一下阿彌陀佛。然后,還是安住在持名念佛,這是淨土宗的根本。淨土宗的修行,是以持名念佛為本。
信受彌陀救渡 專稱彌陀佛名
願生彌陀淨土 廣渡十方眾生
南無阿彌陀佛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