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基金   發佈於 2016-07-14 06:44

布局陸股 瞄準新經濟概念

布局陸股 瞄準新經濟概念
2016-07-14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動盪,迫使資金尋找避風港,而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市場有望率先得利,由於亞洲企業營收來自歐洲的比重明顯偏低,脫歐對亞洲企業的影響,相較其他區域來得輕微。
根據調查,整體亞太不含日本的企業,營收來自歐洲平均僅7%,中國企業來自歐洲的營收甚至只有1%。摩根投信指出,中國經濟正在轉型,經濟成長速度不若過往高速,但中國仍是全球不可忽視的龐大經濟體,且考量中國出口至英國與歐盟占GDP比重極低,分別僅0.5%與3.2%,預期衝擊相對有限。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張婉珍表示,從政策、企業獲利、資金面來看,中國市場都相當具題材性,特別是國際不確定因素上升,市場預期年底前人行有降準甚至降息空間,進一步推升中國風險性資產,建議布局可鎖定「新經濟概念產業」,並透過股債兼備的雙重資產,讓中國投資再升級。
以股市來說,今年MSCI仍未將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但年底前還有深港通題材待發酵,張婉珍指出,一旦深港通上路,預期深圳指數中盈利增速較快的中小型股,特別是消費、科技與醫療等新經濟概念股,對海外投資人吸引力強,最有機會受惠。
債市方面,張婉珍分析,多數能在海外發債的中資企業都屬於具規模、營運穩定且體質較佳的公司,信用風險偏低,是國際資金偏好的券種,隨中國房市銷售與房價回暖,搭配政策支持,具競爭優勢、資產負債佳且評級穩定的公司仍深具投資價值。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