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滿堂 發達集團董事長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6-07-07 21:48

小暑一過,一日熱三分!黃色食物補脾胃

小暑一過,一日熱三分!黃色食物補脾胃
氣溫頻頻破紀錄,讓人沒胃口也沒元氣,中醫師公開私房健胃食譜,跟著一起學養生。
小暑一過,一日熱三分。頻頻破紀錄的熱氣,蒸得人沒胃口,也沒元氣。
傳統節氣將小暑到處暑之間稱為「長夏」,時間橫跨7、8月,正當夏秋交替,又濕又熱,易耗損陽氣,使濕氣代謝困難,導致脾胃功能失調影響消化液分泌,腸胃不適的症狀特別多。
中醫的脾胃包括脾、胃腸和整個消化系統,就像人體的發電廠,負責接收和消化食物,將營養供給全身,因此中醫也稱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就算天生體質弱,只要脾胃運作順暢,營養吸收好,還是可以很健康,」中醫師羅珮琳解釋。
古代醫學家有言:「百病皆因脾胃衰而生也。」當脾胃虛弱、氣血生成不足,不僅消化功能低下,還會影響其他臟腑,造成失眠、造血功能不足、月經失調、浮腫,臟器下垂、胃痛脹氣等。
脾胃既然掌管食物的消化吸收,「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健脾胃的第一步,」中醫師莊雅惠強調,三餐應定時定量,飲食均衡,以好消化的食物為主,並少吃過甜、高脂肪、油炸燒烤類及辛辣刺激的食物,減少脾胃負擔。
夏天喝冷飲雖然爽快,但冷飲、冰品等食物因屬性寒涼,容易造成腸胃血管收縮,使脾胃虛寒,體內濕氣無法正常代謝,導致浮腫、腹痛、脹氣、怕冷等症狀,若忍不住口腹之欲,也最好淺嚐即止,且不要空腹或在冷氣房裡吃。
早上飽、中午好、晚上少
為了讓脾胃運作良好,最好早上吃飽、中午吃好、晚上吃少,莊雅惠自己也奉行。
她將九成澱粉類集中在早餐吃完,例如炒飯或水餃搭配水果、甜點,補足上午工作所需的熱量;中午則以青菜、肉類、魚為主,澱粉類只有兩三口,晚上則只吃蔬菜和一小片肉類,「下午三點前吃的食物比較能代謝掉,晚上吃太多腸胃來不及消化完,會影響睡眠,」莊雅惠提醒。
她也建議,為避免身體上火或太冷,可將不同屬性的食物搭配食用,相互平衡,例如寒冷的西瓜配上平和的葡萄或溫暖的芭樂,甘涼的水梨和溫熱的荔枝一起吃。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8634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