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滿堂 發達集團董事長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6-07-07 20:35

聰明人常說的4種話

本帖最後由 金玉滿堂 於 16-07-07 20:54 編輯
『聰明人常說的4種話,智慧的人不說的4種話』
聰明人常說的4種話
1、我不知道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發現這些天才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能容忍模糊狀態。所謂模糊狀態,就是答案浮現前的狀態。這種模糊狀態,也只有當你承認“我不知道”時,才會很好地呈現出來,假若你急著說“我知道”,這個模糊狀態就會終止,或者乾脆就不會開始了。
比如寫文章,很多人寫文章一開始就列提綱,形成一個完整的框架,然後根據這個完整的框架去找資料,最後把這些資料填充到這個框架中。這樣寫成的文章,一定不是第一流的文章,因為內容被這個框架限制住了,而這個框架總是源自過去的一些經驗,也就是這篇文章的內容就被過去的經驗給限制住了,也就不可能有什麼創造性。
如果不是一開始就列提綱,而是抱著“我不知道”的態度,大量研究資料,等待框架自然而然地從資料了浮現出來,然後再列提綱,寫成文章,可能會好得多。還有一句常被人引用的話,“永遠不要相信專家的話”。這句話有雙重含義。
第一,多數專家是靠知識來做判斷的,他們腦子裡有很多做判斷的模式,他們容易用知識的模式去套事實,而不是沉浸到事實中,讓事實本身的答案浮現出來。這樣一來,這些判斷經常是不可靠的。
第二,專家說得再好,他的話仍是他的話,如果你相信了他的判斷,你就是將這個道理當作了教條,而教條勢必會把你帶向歧路。
2、你說得對
據林語堂回憶說,他和蔡元培一起坐火車,當時林語堂年輕多話,對於時局說了很多,蔡元培始終溫文爾雅地回應:“你說得對!”這讓後來回憶這事的林語堂欽佩不已。對於關係不大的事情,也不必非要和別人爭論不休,不妨連連點頭,這不是虛偽,而對於節省自身精力,融洽人際關係都大有幫助。
安徒生童話中有一篇《老頭子總是對的》,不管老頭子說什麼做什麼,老太太都認為是對的。這篇童話告訴我們:再相愛的兩個人,也一定會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差異。這些差異本身不會必然導致婚姻關係斷裂,導致關係斷裂的,是理解和寬容的缺乏。
我們常常指責對方不夠聰明,犯下很多我們認為自己不會犯的過錯,可是事實上,不夠聰明的是我們自己:因為我們總在希望佔有對方的人格,所以總是注定會失敗而且不愉快。想想看,能不能把我們的“小聰明”換成大智慧呢?當我們學會對伴侶說“你說得對,你做得好”,得到的的快樂可能比爭論誰對誰錯要多得多! ”
3、為什麼呢
對於別人說話,學會傾聽,適當提示“為什麼呢”,鼓勵對方把事情說清楚。人長一張嘴巴兩隻耳朵,就是要“少說多聽”。 “少說多聽”是人的兩個行為合二為一的涵養,一方面是“少說”,另一方面是“多聽”。 “少說多聽”貌似簡單,但做起來卻不容易。
“多聽”很難權衡,考驗為人的耐心和智慧。即“少說”的人不一定“多聽”,健談的人不願意“多聽”。聽不聽、聽多少,無從知道。俗話講,會講話的人想著說,不會講話的人爭著說。想著說話的人,是善於傾聽的人,傾聽有利於了解對方,為自己的語言捕捉信息基礎,一語中的;爭著說話的人,是只顧表現的人,不在乎別人的感受,滔滔不絕,離題萬里。
4、一生不吭
一聲不吭也是一種說話方式。沉默是金。適當沉默是金磚,不適合沉默的時候,沉默就是金沙。別人爭權奪利的時候,別人攻擊你的時候,別人反對你的時候,保持沉默的態度,繼續你的做法直到讓他們大跌眼鏡為止。
沉默其實是深刻的領悟人生的一種方式,沉浮於茫茫世界,需要你獻上哲學家深邃的沉默,在沉默中潔淨自己的思維。因而沉默有時是一種內心交戰,它幫助你構築合理的結局。沉默是一種孤寂,但不是孤獨。沉默的世界很清純很浩大—-那裡面有對世俗的鄙視,亦有對希望的憧憬。多一份沉默就多一份人性的完美。沉默是一種寧靜的自信,沉默的人生伴你感覺美的長駐。
智慧的人不說的4種話
1、怨言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本明朗的帳,只是我們有時候在逃避現實,逃避責任,用一些抱怨,為自己的失敗和懶惰找理由,抱怨久了會成為習慣。抱怨的結果不會樂觀。遇到問題,請從自身找原因吧。抱怨使得我們心胸狹隘,總是把自己搞的很疲憊、很狼狽。放下抱怨,用平靜的心看待事情,對待生活,人在平靜的時候才能做出正確的抉擇。
不要遇到一點小事,就滿世界抱怨老天不公。可以偶爾發牢騷,但不能整天抱怨,很多時候抱怨是沒有用的,抱怨一天遠沒有努力一會的收穫大。所以,努力吧,將所有的抱怨與不滿都化作動力,強大給這個世界看。說怨言不如多笑笑。
2、胡話
在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風順,當受挫的時候,很多人喜歡胡思亂想,為此,在悲觀情緒的製約下,容易出現神經質般的胡亂猜測,姑且把這種狀態下的言語叫做說胡話,或許對於自己來說,就是發洩,但對於聆聽者來說,會產生莫名的壓力,而且會覺得你胡攪蠻纏。
為此,受挫之後,最好的處世態度不是發洩,而是自我檢討,將自己受挫原因進行客觀的分析。記住,這個世界上能夠拯救自己的最終還是自己,別人能做的只是勸解。
3、閒話
有的人喜歡妒忌比他強的人。有些人看到周圍的人取得好成績、獲得成功的時候,就開始議論紛紛,憤憤不平,甚至說一些諷刺的話,什麼人在他們眼裡都有問題。喜歡說閒話的人不可能專注於自己的事業,而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關注他人的一舉一動上,最後傷害最大的還是自己。說閒話不如多做事。
4、妄語
很多人都很容易在成功中迷失自己,掌聲、鮮花、恭維……你既然可以取得成功,說明你在這一方面的確是優秀的,但是卻萬萬不能因為一些阿諛奉承的場面話迷失自己,開始目空天下,出口滿是妄語狂話,須知成全你成功的除了自己的努力,還有很多人的扶持,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而且“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真正的高手向來是不動聲色的。聰明人都懂得如何收斂自己的鋒芒。說妄語不如多自省。
臨終往生是靠阿賴耶識之種子業力的牽引(所以平時專精念佛,是給自己臨終最強最有力的助念)
淨空老法師開示
到臨命終的時候,他眼睛看不見了,眼識沒有了,眼識先捨掉;耳朵也聽不見了,耳識也捨掉,乃至於鼻舌身,第六意識也沒有分別了,第七識這時候也沒有執著了,統統捨掉。
當第六意識、第七識不能控制的時候,剩下來阿賴耶識裡頭的習氣種子就亂發,這時候麻煩在哪裡?你阿賴耶裡的習氣,哪個習氣力量最大的,它就先起作用。
所以,為什麼教你平常要天天念佛,就希望阿賴耶裡頭的習氣,這個習氣最重,力量最大,將來臨終時,它先發出來,領導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每天念佛道理就是在此地,就是怕臨命終時,第六意識、第七識一下不管事的時候,阿賴耶識不能控制,無量劫所含藏的善惡種子,在這裡頭亂發,這個事情麻煩了。
這樁事情就在我們現前都可以考驗,這是我們自己要警惕的。
為什麼?我們每天晚上睡覺會做夢,你在做夢的時候就是如此,第六意識、第七識不能控制,第六意識、第七意識不起作用,阿賴耶裡頭種子就起現行,就亂發。
人迷惑顛倒,就會做惡夢,你如果曉得這個真相,你就知道人斷氣以後,那個現象可怕,出不了六道;如果每天晚上做夢都夢到念佛,那就好了,那就證明什麼?你阿賴耶裡頭念佛的種子有了力量。
要不是經常做好夢,夢到念佛、拜佛、禮佛、聞法,都在三寶邊事,往生就難,真難!所以,為什麼要教你一心稱念,因為一心的力量最大、印象最深,阿賴耶裡頭這個種子它有力量,它先起現行,它印象最深,它忘不了。
因為臨終的時候顛倒,第八識習氣亂發,這才有六道輪迴。換句話說,你常常做好夢,與三善道相應;常做惡夢,與三惡道相應;常常夢到念佛,夢到佛菩薩,這與淨土相應。
所以,能不能往生西方彌陀淨土,這個事情不要問別人,自己想想就知道了。
註:我們每起一個念頭,都會保存在阿賴耶識裡。同一念頭起的次數越多,其力量越大。比如:念佛的次數越多 ,這佛力就越大,臨命終時,必蒙此佛力,引導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平時專精念佛是給自己臨終最強最有力的助念。念佛宜早不宜遲,好好把握時間,辦好往生的資糧(信願持名)。每一句佛號,都是由至誠的深信心,懇切的願生心中念出來。每一句佛號,都具足至誠懇切的信願心。如是念佛,則一念相應,一念生;!念念相應,念念生。念一句,有一句的功德力;念百千萬句,有百千萬句的功德力。決定功不唐捐,德不虛棄。臨終決定必蒙彌陀慈父,來相引。願共勉!阿彌陀佛!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