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玉滿堂 發達集團董事長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6-06-26 09:36
境界折磨才是修行最佳環境
本帖最後由 金玉滿堂 於 16-07-01 21:13 編輯
**境界折磨才是修行最佳環境:
那些溺在父母身邊的,終長不成人,而那些離開父母的寵溺,在外奔波的人,反卻能煉成大人氣魄。就像溺在母猴懷裡的小猴,有時會被母猴抱得活活悶死,而那些獨立跳躍在山林的小猴,反而活得很好。修行要在最困苦、最不好的環境,越是能修忍辱,越有境界折磨,才是修行最佳的環境。
**心要怎麼修:我們說出家修心,心要怎麼修?就是沒有分別心,心淨則是佛。我們輪當執事人,與十方眾人接觸,就不能去分別對方,不論是俗家或出家,一律平等對待,不起分別心,< 我們度眾生,就是以這無分別的心在度眾 >。俗家人不曉得這道理,凡事論好論壞、分是非、別愛憎;而我們出家人,不論是對、是錯、是好、是壞,表面唯 唯諾諾,應付應付,不管是耳朵聽到的,眼睛看到的,心不起分別,不去執著它,這就是心出家。
** 沖破魔境:修行人就是要在這色、聲、香、味、觸、法的業識順逆中 求解脫,無魔不成道,成佛哪有那麼便宜之事。不經苦行,不經魔障,如何去歷練無明煩惱?修行人就是在修魔障,唯有沖破魔境中的無明煩惱,方能得到解脫;也 唯有捨下色聲香味觸法,心無掛礙,才能得到清淨解脫,才能顯出菩提心來。所以,修行人不能怕魔障,不能貪圖安定順境,那樣是不會進步的。
**如何得六根清淨:我們修行,便是要修六根對六塵所起的分別煩惱,分別善惡、好音壞音種種等,這種分別就是六根不清淨。修行就是要修這些分別煩惱,直至六根對六塵沒有分別,才是六根清淨,才能五蘊皆空。
修行最先攝住心猿意馬:修行最先就是要攝住這個心猿意馬、隨心所欲的心,不讓它出去放逸,這很不容易,但我們要發願,為消這些無始來的習氣罪業,要提出勇氣,努力修苦行,難做 的,要去做,別人不願做的,我們要去做,發願自己要成就,像阿彌陀佛一樣,如此的信願行,業障才會消。業障消,則做任何事情都愉愉快快的,不覺其苦,雖住 娑婆界,猶如西方境。
**看破放下:放下,並不是口頭上的放下,是要臨終時正念現前,沒有一點家庭的意識,沒有親眷家屬的愛別離苦,這才叫放下,如果還存有那麼一點家庭意識,那還是生死輪回。要知道,我們來到這娑婆世界,是帶業來的,要在這娑婆世 界中,走入佛門,找一條解脫生死苦的新路去,不要再為貪享衣、食、住的舒適,而更造一些新的惡業,再重入生死輪回的舊路中。不要貪長壽,如果不會修,不會 走解脫的路,即使活了兩百歲,也不過是多造一些業,兩百歲一過完,還是要生死輪回。
我們這個身軀是有生有滅的東西,終究要毀壞,是無法讓我們永久依賴的, 要看破,要放下,而我們這靈靈覺覺的靈性,才是不生不滅的。
我們既得人身,不要辜負這個人身,知道要走解脫的路,則成佛作祖靠這人身來修,不知道要修,還為這個身軀的衣、食、住、行等的享樂,無所不用其極,造無量的惡業,那麼三惡道中、四生之內,也有我們的份,所以,< 這個人身實是轉折點 >,是個人身劫。
廣欽老和尚開示
廣欽老和尚開示
義門
【一、會解立行】
△出家人若不依佛理行持,則十人有九差錯。
△修學佛法並不是什麼都不要,那是走偏的。
△多看金剛經,才比較不會執著。
△多看一些佛菩薩、歷代祖師、高橧大德的書。我們當向他們學習,他們之所以能成佛的經過。人是最好修行的,要成佛或墮三惡道,皆由這個「人生」來決定。
△受戒學佛,有祖師的行,又有經書讓我們看,看能不能走出一條路!!世俗的書我們都在社會上讀過了,不要再生裟婆世界中輪迴。
△有時間看一點經書,看經書是要了解知道,依經典上去修持,不是看了去講說而已。有的人去念書,則和一般社會人一樣的,沒有寄託,所以有很多是愈念愈糟。要把握時間,不要讓時間空過,可看經書、拜佛、念佛、靜坐、誦經等。
△經典即是路,煩惱時拿來解。要會用,有煩惱來,會應用,煩惱即菩提;不會用的,煩惱即是無明。如煩惱來不知解脫,著於煩惱。有如吃錯藥,吃到毒藥。藥是隨人吃的,要吃對藥,不要吃錯了毒藥。即是要迴光返照,把它改過來。
△經藏全在心,戒定慧也在心,戒定慧不是用講說而已,是用行的,即是要修五蘊。誦經不是光唱唱就好,要去體會意義,否則可惜來出家。
說是說,要修到自己看到就知道,自己悟出來的,否則大家都很執著(只看經典)。
△經藏在哪裡?經藏在我們的心中,但這要智慧開才有辦法,智慧不開,看經書是迷迷糊糊;若智慧開,則看經書會覺得很熟,且又會領悟出另一真理來。
△一理通,萬理透徹。
【二、早晚課】
△現在在動的地方,先把禪門日用課誦裡的內容都弄懂了,以後在靜處就用得上(未雨綢繆)。
△工作之餘看些經書,看什麼經書呢?只要把兩堂課誦深入了解體會,照著去做,一定了生死。
△三昄依,好好地去體會,是否做到了。如昄依法……智慧如海。智慧怎能如海呢?即人家一點就知道了,不是經書一籮筐,這畢竟不是自己的。行於外的經書,看到的了解,沒看到了就不知道了。所以念佛念到某個程度,經藏自然在你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