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麻雀 發達集團副處長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2-07-14 10:26

夏季養生-預防中暑、腸胃保健康

中暑症狀
才剛過端午,全台氣溫持續升高,加上降雨不多真是酷熱難耐,不僅覺得口乾舌燥、飲不解渴、食慾不佳之外,精神更是委靡不振、提不起勁,整天昏昏欲睡,這是近日許多來門診病人的共同症狀,也有部分民眾有腹瀉、輕微感冒的問題,其實在中醫認為這就是中暑了。
中暑類型
夏季是中醫所謂「暑邪」與「溼邪」最多的季節。「暑邪」致病嚴重者,甚至會突然昏倒、不醒人事,臨床上會有以下徵候:發熱、氣短懶言、身倦乏力、煩躁不安、面紅眼紅、出汗過多、口渴不斷想喝水或是唇乾口燥、尿赤短少等症狀。
如果出現悶熱、疲倦、煩躁、頭昏腦脹、身體沉重、皮膚易生皮疹水泡、腹部脹滿、食慾不振、大便稀溏等,可能就是受到「溼邪」。如果出現以上症狀,最好立即就醫。
預防中暑8法
中醫強調治「未病」,也就是防患未然,才能減少生病的機會
1.不要在烈日下曝曬10分鐘以上。
要從事戶外活動最好在早上8點以前、下午4點以後。
2.外出記得帶防曬工具。
帽子、淺色薄長袖、陽傘等防曬工具不可少。
3.多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避免因流汗導致流失大量水分與造成電解質失衡。
4.避免長期待在空調環境中。
自然通風,正確使用空調、除濕機,每天利用黃昏時刻多運動排汗以散熱。
5.正確使用冰品。
儘量去冰、回溫後再喝,少喝含糖高的加工飲料,多食用天然解暑的食物,例如:綠豆、薏仁、仙草、愛玉、西瓜、蓮藕等。
6.飲食清淡,每餐七分飽。
夏季脾胃消化功能較弱,食材宜選擇清淡易消化,每餐七分飽。烹調時油鹽以及調味料要少放,若吃多甘甜食物易妨礙消化,不妨吃些苦味食物可泄熱燥溼,而吃酸味食物可斂汗止瀉、吃鹹味可滋補養腎。
7.沐浴宜用溫水,可加速散熱、去除汙垢。
以30℃比體溫略低為原則,但冷水不宜
8.精神調養清靜少欲,心靜自然涼,慢活為樂。
做事說話宜放慢腳步,不要急躁,不輕易發脾氣,心情保持愉快,經常靜坐,多聽輕柔音樂,使身心放鬆。
養生茶飲-解暑茶
作法:將新鮮白茅根120克洗淨切成小斷、新鮮蘆竹根120克洗淨切成小斷、新鮮蓮藕120克洗淨切成薄片、紅甘蔗一段去皮切小塊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清水,煮沸後轉小火煮20分鐘後去渣。
功用:有清熱涼血、化瘀止血、生津止渴、清熱解毒之效,可解除因中暑引起之身熱口渴、煩躁不安、尿赤短少之症。
養生藥浴
作法:將2000C.C左右的水煮沸後,加入新鮮艾草、青蒿、薄荷、紫蘇各3錢,持續中火煮並攪拌5-10分鐘後將藥材撈出,再加入適量冷、熱水調整適合溫度後洗浴或擦澡10-15分鐘。
功效:這些藥物有通表、祛濕、殺菌、消炎、防暑等作用,常用這些藥物洗浴,不僅可以擴散毛孔、降低溫度、增加散熱,也可以抵抗和抑制皮膚因濕熱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