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 發達集團副董事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6-10-29 08:29

四大基金代操/業者呼籲 防有心人介入

四大基金代操/業者呼籲 防有心人介入
2016-10-29經濟日報 記者王淑以、周克威/台北報導
四大基金可能改變委外代操下單窗口的遴選方式,若是一旦成為趨勢,市場人士指出,此一市場恐再變成「肥得流油」、有心人士口中的一塊肥肉,恐扭曲國內資本市場的長遠發展,更非全民之福。
多位券商、投信高層指出,四大基金不宜因一些因素,而驟然改變一些委外代操接單券商遴選方式,如此可能會引發有心人士再次將黑手伸入此一領域。因為,以下單1億元、約14.25萬元的手續費來看,在四大基金壓縮為4萬元後,若扣除一些人員、設備等費用後,依市場目前最高的退佣行情比對來看,券商仍約有1.5~2萬元的潛在獲利空間。
若是這些錢不是拿來進一步投資研究團隊能力、機器設備或是內稽內控等人材的培養,而是純粹退佣之用,就很容易出現爭議事件。
因為,四大基金每次釋出的委外代操金額幾乎都從100億元起跳,搭配最少的1.5萬元獲利來看,就擠出150萬元的檯面下退佣空間,若是以後委外作業都如此,再加上市場盛傳以往有特定人士還要求部分操盤人每月需達一定的持股周轉率來看,此部分空間在每年最多可逾10億元,此一已幾乎回歸檯面上制度化的市場,恐再成為有心人士口中一塊肥得流油的大肥肉。
大型券商高層指出,光光就一個負責研究台股總經、個股基本面、國際金融情勢等方方面面的團隊(多獨立成為投顧)來看,就是一個賠錢單位,稍具規模的,每年支出就要上億元,這些多要靠券商母體來支應。
而研究團隊也主要是靠研究內容的前瞻性、基本面掌握準確能力等,來吸引客戶在自家券商下單;而投信願意前往這家券商下單,也是希望能取得明星研究員對個股、產業的看法,提高操作績效與能力,而這些都是在券商接單時的隱形成本。
若未來的券商經營,不再需要這些紮實的基本面等功夫,而是改依賴人脈或權力等炒短線方式,那麼台股將離國際資本市場更遠。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