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動 發達集團副董事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12-06 17:17
合隆羽絨巨擘 寫百年傳奇
合隆羽絨巨擘 寫百年傳奇
2015-12-06經濟日報 記者潘羿菁/台北報導
合隆毛廠是亞洲羽絨產量最大廠商,已經有百年的歷史,一年加工羽絨原料重量超過7,000噸,等於是要從上億隻鴨子供應出來,目前在亞洲地區無人超越其規模。
讓合隆毛廠站上今天輝煌紀錄,是由第四代接班人、合隆毛廠總裁陳焜耀打下的江山,年營收超過50億元,全球市占率約六分之一。這家百年企業在今年10月9日傳承給第五代,由陳焜耀長子陳彥誠接棒。
合隆毛廠的前身為HOP LION,日治時代時期由陳順風創立,從福建渡海來到台灣大稻埕落腳,開始經營二手買賣生意。後來陳順風娶了台灣籍老婆陳蘇好,就以太太名義申請「資源回收」營業執照。
當時陳順風將姪兒陳聚水、就是陳焜耀的祖父帶來台灣,小時候陳聚水跟著叔叔做事,後來陳聚水年紀稍長、可以獨當一面後,1908年創立合順行。
同樣經營古物貿易,當時經手二手品項廣泛,從鐵絲、銅絲、羽毛、空瓶罐等都可收購,銷往香港後,轉入大陸。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台灣進入戰時體制,實施嚴格資源管制與專賣制度;物資被管制後,陳聚水為了生計,開始嘗試與日本商社合作,進而與北投羽毛工廠(為軍方監管羽絨工廠)牽上線
陳家從任何廢棄物都回收的古物商,轉型成為羽毛與鋼鐵收購廠商。當時陳雲溪、也就是陳焜耀的父親逐漸獨當一面,成為家中生意重要掌舵者。
大稻埕起家 從資源回收做起中日戰爭結束,1947年起,台灣許多羽絨廠商發現外銷利潤非常好,紛紛轉拓銷國際市場;不過,奠定合順行外銷基石則是1950年韓戰開打,美國急需大量羽絨,當時羽絨出口國大部分是共產國家,民主國家中只有台灣可供應,在此大環境下,成為合順行跨出國際市場的重要第一步。
四年後,陳焜耀出生。他回憶,小時候,不曉得自己是細姨的小孩,只知道父親晚上回家,待到宵夜後再離開,只有周六過夜,周日中午再離開。直到他上學被同學嘲笑才知道,但也只能接受。當完兵後,陳雲溪對陳焜耀說:「你將來會變成怎樣,我不知道,我將我父親教我的本領教你,兩年過後,你想做就繼續做,不想做就去做別的事,如果哪天你沒飯吃,想到我曾教你做羽毛,你還能生存下去。」因父親這番話,陳焜耀進入家族事業,在工廠做別人不想做的工作,他不僅做,還要做到好。
1990年陳焜耀遇到人生轉捩點,當年3月父親檢驗出罹患肺癌,並在九個月後病逝;陳家分家,當時堂哥拿走合隆的小金雞母新加坡合隆,並要求台灣合隆股份要由陳焜耀全數吃下。
陳焜耀接下祖產,持股台灣合隆不到8%股權,必須變賣海外資產,買回剩餘的全數股權。衝擊接踵而來,1991年至1994年期間,老幹部紛紛離去,曾平均一個月走一人,陳焜耀決定關閉台南廠。經理人把資源帶走,曾是陳雲溪父子打下日本市場也被搶走。
遇倒店危機 一通電話救了他當時合隆幾乎面臨倒閉。不過,1995年一通電話救了合隆,美國Pillowtex香港分公司來電詢問可否供應羽毛,一張單子500噸,以當時每公斤15美元來算,等於新台幣2.4億元大單。
陳焜耀回想,這是天上掉下來的黃金,而且對方只要求羽絨不可以有雜質,先前客戶就是採用大陸低價夾雜石子的羽絨,結果自家機器被搞壞五成。
羽絨不要有雜質,一直是合隆最具信心的地方,這筆訂單幾乎成為救命單。
陳焜耀重新回到年輕時候的拚勁,再度積極拓展歐美市場,2002年起大舉在大陸各地擴建工廠,2004年一口氣創立二座廠,河南華隆廠、黑龍江合隆廠,緊接著以一年一廠的速度布局。
陳焜耀稟持著「哪裡有毛,就去哪裡設廠的精神」,被外界譽為最愛建廠的董事長。如今,因為掌握原料,也躍升為亞洲羽絨原料最大供應商,直到今年第五代接班。陳焜耀說,這個念頭已經想了很久,只是在等時機,大兒子進入公司逾10年,是時候讓年輕人闖一闖。他說:「我是退而不休喔,會永遠當合隆的門神,繼續守護著百年企業。」
合隆毛廠小檔案總裁:陳焜耀
董事長:陳彥誠
成立時間:1908年
資本額:5億元
年營收:超過50億元
主要產品:羽絨原料(占比99%)
陳焜耀快攻歐美 當空中飛人【記者潘羿菁/台北報導】現年61歲的陳焜耀,36歲接下合隆董事長,曾創下紡織業最年輕的董座,一路走來,其實比別人辛苦,如今交棒給兒子、掛名為總裁;他靠著屹立不搖的精神及勤勞態度,突破人生困境,成為擦亮百年企業招牌的靈魂人物。
陳焜耀早年是在父親的指示下進入家族企業,雖然不是很情願,但仍非常投入。陳焜耀說,因為是細姨小孩的身份,在家族內做事,總是要比別人更勤勞,起初先在桃園工廠學習製程,並身兼雜役、混毛組、打包組、化驗人員與送貨人員。
後來調到台北會計部後,則從泡茶開始做起,隨著內銷業務逐漸擴大,陳焜耀時常騎摩托車一天來回三次桃園與台北。因為在陳焜耀的心裏,就是希望不要讓外人有閒言閒語機會。
也因為這種苦幹精神,原本計劃要外派到香港或新加坡實習,當時台灣合隆外部股東希望陳焜耀留下來,這樣的安排,似乎也透露陳焜耀要守護著家族的資產。
台灣羽絨市場非常小,歐美市場才是主要戰場,這讓陳焜耀必須當起「空中飛人」,過去拚業績時候,常常半個月或一個月時間不在台灣。
2006年,國泰航空60周年慶,邀全球飛行里程數最高的前13名會員,陳焜耀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台灣唯一受邀會員。他在國泰航空累積里程數達324.6萬英里,足以繞行地球130圈。
他的毅力與堅持,也反映在超級馬拉松上,大兒子陳彥誠是馬拉松愛好者,2008年邀請爸爸參加台北富邦舉辦的馬拉松比賽,當時陳彥誠幫他報名9公里組,從此陳焜耀開啟超馬故事。
一場馬拉松總計需要跑42公里,這樣的挑戰還不夠,陳焜耀父子檔還報名極地馬拉松,也就是七天六夜、250公里長跑賽事。陳焜耀在2014年、60歲時完成四大極地馬拉松,也就是中國大戈壁沙漠、智利阿他加馬寒漠、埃及撒哈拉沙漠、南極。
父子齊上陣 打下日本版圖【記者潘羿菁/台北報導】1977年時,合隆在日本的市占率為零,當時沒有搶攻日本市場,是因家族負責的新加坡合隆已在日本打下一片天;此外,合隆毛廠總裁陳焜耀的父親陳雲溪,當時仍任兼新加坡合隆董事長。
因為這樣的關係,合隆幾乎是忽略日本。但是陳焜耀認為,日本市場是龐大潛力的區域,因此強力要求到日本拓銷。但考量到父親是新加坡與台灣合隆董事長的身份,因此陳焜耀決定自己出馬,但受限於日文不好,就拜託父親一起到日本拜會客戶。陳焜耀回憶,父親的日文非常好,委婉含蓄、非常禮貌;但他覺得,道地的日文反而綁手綁腳。當時父親做即時翻譯,他會請父親照他說的原意翻譯,例如「日本客戶說合隆品質很棒,我就會說,既然這樣,為何不跟我買原料,漂亮的花,要有人摘才有價值,不要老是說我好,到底要不要買?」
在1980年,父子檔一人講台語、一人講日語,就此開拓市場,正逢日本人開始使用羽絨被,台灣合隆業績跟著蒸蒸日上,其規模快速擴大,在最高峰之際,日本市場占台灣合隆逾九成營收比重。
【記者潘羿菁/台北報導】合隆毛廠的利基點主要是掌握羽絨原料,並擁有12大產品線,從最高級原料冰島雁鴨絨,到一般白鵝絨、白鴨絨、灰鵝絨等,讓客戶一站即可買足所需原料種類。
政府看優勢:堅持原料品質 贏得客戶信賴
【記者潘羿菁/台北報導】合隆毛廠於2012年獲選為經濟部商業司的優良老店,商業司表示,台灣羽絨產業雖然歷史悠久,但能夠永續經營長達百年者非常稀少。此外,合隆毛廠一路走來堅持品質,不僅為自家打下好商譽,同時也為台灣羽絨產業爭得國際曝光度。
商業司表示,在評選過程中,合隆主動提及非常堅持產品品質,不僅到原產地進行了解現場養殖情況,同時也經過縝密化驗,確保原料品質。這種過程雖然繁雜,但都是希望每一批產品交到客戶,可以無從挑剔,最終目的是讓客戶成為長期生意夥伴;而擁有好商譽,也能讓合隆切入高金字塔消費族群。
商業司舉例,南投日月潭涵碧樓的棉被,就是採用合隆毛廠的羽絨填充。此外,合隆毛廠也擁有不同毛種,可以依據客戶需求與產品結構,混合出最佳比例的羽絨。商業司強調,羽絨產業發展相當早,過去技術較不先進,讓人有骯髒印象,但是合隆提升自我製造能力,才能維持一定競爭力,因此不斷加強生產技術,這也是該公司獲選為百年老店的原因之一。
商業司讚許合隆經過百年考驗,仍然屹立不搖,如今第五代接棒,也期盼持續發光發熱,邁向下一個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