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罐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基金   發佈於 2018-03-14 17:23

《基金》低本益比、高成長性,亞洲科技股含苞待放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美國2月薪資增幅放緩,化解通膨升溫疑慮,並帶動資金重回亞洲股市,外資本周來大買台灣、南韓、印度、馬來西亞、越南、泰國等地股市。法人表示,亞股目前本益比遠低於十年平均值,尤其是科技類股評價遭到明顯低估,在AI機器人、金融科技、5G、互聯網、電動車等題材匯聚下,今年獲利成長性值得期待,投資吸引力浮現。
根據資料顯示,外資過去6周大幅減碼亞洲股市,不過,賣壓正逐步縮小,而且本周開始出現資金回流跡象。其中,台灣、南韓、印度獲已外資大買8.15、7.02、2.17億美元,馬來西亞、越南、泰國也都有小幅加碼,印度、馬來西亞與越南今年來已由賣轉買。
第一金亞洲科技基金經理人黃筱雲表示,美國1月薪資增幅達2.9%,為2009年6月來新高,引發通膨隱憂,投資人擔心升息步伐加快,導致2月初美股大幅回檔。然而,根據最新公布的2月數據結果,薪資增幅下滑到2.6%,有放緩的跡象,化解通膨升溫的疑慮,帶動資金重返股市。
黃筱雲指出,MSCI亞洲指數目前本益比僅約15倍,低於21.5倍的十年平均值。若細究各產業情形,科技產業本益比約19倍,僅略高於十年平均值一半水準,考量今年該產業獲利年增率上看30%,PEG(本益比相對盈餘增長比率)只有0.62倍,顯然評價遭到嚴重低估。
黃筱雲分析,今年全球經濟同步擴張,加上AI機器人、金融科技、5G、互聯網、電動車等創新應用刺激新需求爆發,包括:半導體、矽晶圓、記憶體、被動元件、銅箔基板等諸多材料、零組件都有供應吃緊、報價上漲的情形,亞洲科技業成為最大受惠者,獲利成長性值得期待,投資吸引力正在浮現。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