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n隆 發達集團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6-03-27 08:12
「雙向溝通」解決產業發展問題
2016年03月27日 04:10 主筆室
工業總會理監事日前拜會總統當選人蔡英文,蔡英文在會中表示:「未來執政團隊強調溝通,也會落實執行力,政府將負責任把基礎建設、投資環境做好,並修改法規調整制度,期盼公私部門合作帶動經濟發展。」工總許勝雄理事長在會後指出:「正看到一個想要有所作為的政府機制,慢慢在產生」,顯示新政府願意藉由「雙向溝通」解決產業發展問題的誠意,已經受到業界的肯定,也對此抱持極高的期待。
綜觀這次工總對新政府提出的十二項建言,除了長期以來所呼籲有關解決國內投資的「五缺困境」(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之外,更涵蓋建立和諧政治氛圍、組織再造、勞工政策、環境影響評估制度、溫室氣體減量和能源政策、稅收制度改革、中央與地方財政劃分、維持穩定兩岸關係、盡速完成加入TPP因應規劃,以及要求召開「全國產業發展會議」等訴求,這些都具體反映業者在台灣投資營運所面對的障礙,尤其凸顯產業界對於即將於520後正式上任的新執政團隊,能否發揮決策力和執行力,全面改善國內投資環境、振興經濟,以「扭轉」台灣當前經濟困局,充滿殷切期盼。
自大選後迄今,新政府雖已擬定「五大產業創新研發計畫」,重點布局綠能、物聯網、生技、智慧機械和國防產業等五個新興產業,也提出設立類主權基金的「國家級投資基金」,由政府領軍扮演「點柴火」角色的構想,但這些作為能否真正帶動企業投資,仍然決定於是否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尤其新政府所選定的五個產業中,除了國防產業之外,多數都是原來政府關鍵性或策略性產業發展政策的重點推動項目,若將政策重心集中於這些產業,其所能創造的效益恐怕極其有限。因此,能否根本解決當前存在的各項制度障礙,以全面帶動各個產業的投資意願,更是新政府必須積極面對的課題。
其中,工業總會所反映的「政府產業發展政策與財稅、能源、環保、勞工和福利等政策缺乏協調與統合,而產生各自為政的投資障礙」,背後隱含的是獎勵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與「公平正義」間的對立、產業投資和環境保護觀念間的衝突、企業營運成本和勞工權益保護間的平衡,甚至於工商企業界對於穩定電力供應的需求,和新政府「非核家園」目標可行性的質疑,這些都是長期存在難以化解的爭議。多年以來由於政黨對立,使得相關議題缺乏理性的辯論及相互包容與廣泛對話,即使是行政和立法部門,也缺乏協調整合,致使台灣產業長期處在日益惡化的營運環境中,國家競爭力因而每下愈況。
面對此一困局,我們期待蔡總統除了「確保政治氛圍及對外關係的穩定」之外,更應該激勵新內閣成為一個「能溝通,有執行力」的團隊,一方面以「溝通、溝通、再溝通」的精神,建立政府與產業間及相關利益團體間的「政策對話協商機制」,針對財稅、能源、土地、水資源、環保、勞工和福利等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選項,進行客觀和理性的討論,從而拿出有效的對策,以增強企業對新政府改善投資環境的信心。
另方面,新內閣也應該展現「制度創新」的決心,例如針對長期阻礙企業投資的環境影響評估制度,進行合理化改革。事實上,早在2013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產業發展會議中,就曾經達成「檢討環評審查委員會定位與組成」的共識,主張參考歐美作法,修訂環境影響評估法,將環境影響評估僅視為核發新投資案相關許可、證照的參考指標,並由開發案之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綜合考量國家永續發展之各項需求,擔負核准與否的最終責任,以避免環評制度程序冗長影響投資;但是該共識始終未被有效的執行,而使得環評制度仍然是企業投資最大障礙,實在令人扼腕。新政府真有決心提振台灣經濟,就應明確地將「解決國內投資之五缺困境、刺激民間投資」列為政府總體優先目標,拿出推動法規鬆綁和「制度創新」的具體作為。
另外,對於許勝雄理事長建議召開「全國產業發展會議」,蔡英文準總統允諾充分準備後再舉行,顯現新政府「實事求是」的風格。我們認為不論是新政府的「五大產業創新計畫」、「在地經濟發展策略」或是「新南向政策」的產業布局,都需要透過全國性會議進行討論,以讓各產業了解新政府的產業政策方向,進而凝聚對於未來發展之共識;同時,針對如何進行投資環境的「制度創新」,也需要透過全國性會議集合產官學界積極討論。因此新內閣財經首長應及早規劃推動,藉此過程形成提振經濟的具體行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