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 發達集團副董事長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6-01-07 11:35

明清腰刀特展 吸睛指數破表

明清腰刀特展 吸睛指數破表
http://news.gpwb.gov.tw/p/b_F0101/20160107/2330236.jpg 「寒光飛芒」明、清腰刀特展昨開幕,展出明、清兩代各類佩掛或軍用腰刀74件。 (記者李靜音攝)
記者李靜音/高雄報導2016-01-07
「寒光飛芒」明、清腰刀特展正在科工館2樓咖啡藝廊展出展期至4月30日止。計有明、清2代各類佩掛或軍用腰刀74件,展品以現今收藏家典藏較多的雁翎刀、雁翅刀、戚家刀(仿倭刀)、魚頭刀、牛尾刀、藏刀、順刀等為主,官用、軍用、民用都有,品類完整,吸睛指數破表。
高雄市古兵器藝術研究協會指出,明代通用刀款約有9種之多;腰刀原為其中一款,明代中期後,因被大量使用,於是這種短柄,常配掛於腰際的刀制,就成了武人的標誌;「腰刀」2字也變成了代表性的名詞。
而以刀刃區別大體分3類,1為承自宋代手刀,2為元刀的改良,3則仿自倭刀(日本刀)通稱日式刀。
古兵器藝術研究協會表示,清代軍隊已大量使用火器,刀劍等冷兵器多為平時配戴,戰時充做最後之衛體武器;也因此完整傳世者最多,尤以皇室貴族佩刀,更是集所有工藝美學於一身。
清代刀制大都承繼前代,因此有源自前金女真族刀,宋元刀制的遺留、蒙藏等民族用刀及晚清維新運動後的西洋軍刀,不過大體還是沿襲明代。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