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 發達集團副董事長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5-11-24 15:26

他用龜甲萬 改變台灣味蕾

他用龜甲萬 改變台灣味蕾
2015-11-24 14:48:50 聯合晚報 記者黑中亮/台北報導
圖為龜甲萬百年醬油桶。 記者黑中亮/攝影
可曾想過,每天在餐桌上用台灣醬油熟煮燉炒的家常料理、飽滿香軟的台灣蓬萊米,以及清香撲鼻的台灣烏龍茶,不僅是最有台灣味的美食記憶,也飽含先民的打拚故事與艋舺家族歷史;其中,在1930年代擔任日商龜甲萬醬油販賣株式會社總經理、被喻為「傳奇的台灣人」的黃鐵,不僅改變了台灣人的味蕾習慣,也讓台灣料理與醬油密不可分。
台北市文獻會今起至12月27日探索台北「在地的人,在地的故事」,在西門町西本願寺廣場樹心會館舉辦「艋舺印記-從黃鐵家族看昔日台灣人的故事」特展,藉承襲自龜甲萬技術的萬家香醬油邁入70周年之際,展示這個家族渡台開拓、販米、作醬、製茶、稻米改良的世代努力,和家族間的動人情緣,讓民眾一睹艋舺在地家族的歷史。
被稱為艋舺黃氏三大房七兄弟的黃鐵家族,無疑是台灣先民努力開拓的典型代表。清朝艋舺富商洪騰雲獲封急公好義坊,其女婿是黃鐵的祖父;黃鐵的親家則是台茶國際推手的文山茶行王添灯及王水柳兩兄弟;黃鐵的女婿徐慶鐘是台灣首位農學博士、曾是第一位台籍內政部長。黃鐵對龜甲萬的管理,影響了戰後萬家香醬油開創者吳文華長達70年的成功經營哲學。
黃鐵後代黃秀婉指出,這次展覽許多珍貴的各家族史料、老照片等文物,除介紹黃鐵(1892-1974)的生平事蹟與各家族代表人物,也展示黃鐵在龜甲萬醬油的配方手抄本原稿、算盤、醬罐、味噌桶、漆器收納盒等歷史物件,尤其難得的是,黃鐵之子黃永德蒐集、剪輯、製作橫跨230多年的黃氏家族歷史紀錄影片,也在現場進行首映,為民眾打開一扇當年台灣社會與文化樣貌的歷史之窗。
這次特展期間還會配合辦理10場「老地方、老故事歷史導覽」活動,帶領民眾深入走訪昔日艋舺與台北城內與黃鐵家族有關的重要史蹟點,包括黃氏故居舊址、龜甲萬醬油與經銷商辰馬商會原址、人民導報社(撫臺街洋樓),以及228和平公園內的「急公好義」坊等。活動詳情請上台北市文獻委員會官方網站:http://www.chr.gov.taipei查詢。黃鐵身為1930年代台灣龜甲萬的台籍總經理。 記者/黑中亮
承襲龜甲萬精神 創辦萬家香醬油


黃鐵身為1930年代台灣龜甲萬的台籍總經理,在1945年台灣光復,日本撤資後,將承襲自日本龜甲萬的醬油配方,交給萬家香醬園創辦人吳文華家族,萬家香醬油至今適逢70周年。
日本龜甲萬株式會社,創立於1917年,總部位於千葉縣野田市,1929年辰馬會社代理龜甲萬,在台灣成立龜甲萬醬油販賣株式會社,每年總社都會來台給予指導,光復後日本撤資。
黃鐵於1929年,時年37歲,出任龜甲萬總經理。後因與妻舅蔡森茂,及「萬家香」的發起人吳文華、都曾經一同在龜甲萬工作,因此在龜甲萬在台公司結束後,共同創業。
三人在設計品牌名稱時,一致認為應該要保留龜甲萬的精神,於是將「萬」字作為商標的開頭,由於創業初期大家在疲累的一天工作後,總是像一家人同席圍桌吃飯,就想出了以家庭為主題的名稱—「萬家香」,此一品牌也成功的引起台灣消費者回響。
萬家香醬油傳承傳統風味,口感順暢、溫和有層次,融入在地精神,成功走進了台灣人家庭,並以「一家烤肉,萬家香」的口號,帶動了台灣人中秋烤肉的風潮。
日商龜甲萬醬油,於1990年與統一股份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統萬公司,在台生產經營「龜甲萬」及「四季」兩個醬油品牌。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