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wendychang 發達集團董事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6-01-05 22:53
證交所:大戶漸歸隊 但速度緩慢
2016年1月5日中央廣播電台作者陳林幸虹
被視為影響台北股市成交量能的證所稅,在歷經3年紛擾後,去年11月在立法院朝野表決下廢除。證交所今天(5日)表示,證所稅廢除後,根據證交所內部觀察,大戶確實已逐漸歸隊,只是速度緩慢,仍未達到證交所預期的水準。證交所董事長李述德則指出,以上市櫃及興櫃公司加總共1,800家、資本額新台幣7兆計算,預估台股每天合理的成交量能應在1,300至1,500億。
台灣證券交易所5日舉行新春記者會,並公布多項數據。去年台股新上市公司24家,初次發行(IPO)籌資金額新台幣180多億,加上現金增資及全球存託憑證(GDR),全體上市公司共募資新台幣1,300多億。
不過,台股成交量能在去年依舊沒有大幅成長,集中市場日均量新台幣922.3億,和前一年差不多。證交所董事長李述德指出,以目前上市櫃和興櫃家數合計,資本額達到7兆,台股每天合理的成交量能應該至少1,300億。李述德說:『(原音)上市櫃1,600家,加上興櫃1,800家左右,他的資本額大約7兆,市值24兆,這樣的量體,交易量合理的話,假定用周轉率是100來算,1,300億至1,500億是成態,如果不是的話,就要看原因,是消息面還是基本面。』
證交所總經理林火燈認為,資本市場考慮的是國際連結,且一旦國際連結,就有國際比較、也有國際競爭,在證所稅廢除後,根據證交所內部觀察,大戶確實有回流,但速度緩慢,未能達到證交所預期的水準。林火燈說:『(原音)純粹從交易量來看,交易量是沒有恢復到我們希望達到的水準。我們內部也觀察大戶是否有逐漸歸隊的現象,我們其實是看到的,只是回來的速度比較慢,我們還在努力。』
證交所認為目前還有幾項因素影響台股發展,包括股利可扣抵稅額減半、健保補充保費以及最高稅負等,行政機關應該想辦法將這些不利台股發展的因素消除,讓台股能和國際站在同一個競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