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 禁止登錄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1-06-11 21:22

〈分析〉眾人趨之若鶩 技術分析便失效 -- 投資的變幻

美國股市於5月底,跌破了50日移動平均線,只要再大跌二天,便可能進一步跌破200日移動平均線。
投資人是否該認真以對?
答案可能並非簡單明確。根據200日移動平均線決定進出場的策略,儘管長期績效良好,然而近二十年左右,成功率已明顯減少。
分析師用200日移動平均線回測了19世紀末期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創立以來的歷史記錄。其測試投資的方式是,當道瓊高於200日移動平均線,便進場,其餘時間則守於場外。
測試結果,其長期績效的確吸引人。相較於買進續抱策略的5.1%年度平均報酬率,200日移動平均線策略的年度平均報酬率達6.8%。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獲得較佳績效的同時,風險還大幅減少。
不幸的是,過去二十年,這套移動平均線系統已變得令人失望。例如,自1990年開始,至今年5月,這套模擬的移動平均線投資組合的平均年度報酬率僅4.2%,而買進續抱策略的平均年度報酬率則達7.2%。當移動平均線投資組合退居場外時,其在貨幣市場的利息獲利,仍不足彌補其與買進續抱策略報酬率的差額。
過去二十年,即使經風險調整後,200日移動平均線的報酬率,仍落後簡單的買進續抱策略。
Brandeis大學金融學教授李伯倫(Blake LeBaron)廣泛研究了各種技術性分析策略,包括移動平均線。他說,很可能金融市場發生了某種永久性的改變,讓移動平均線的獲利功能頓時失效。
那麼是改變了什麼呢?李伯倫預測,元凶可能是200日移動平均線日益受到歡迎。由於越來越多投資人開始追隨此一系統,其勝過大盤的能力便開始消退。
李伯倫還指出,移動平均線系統在外匯市場獲利失效的時間,與在股市失效的時間幾乎一致。這顯示讓移動平均線功能大減的因素,應非僅是一時性的。
結論為何?除非有充份理由,相信過去二十年只是一個例外,而非新的規則,否則根據股市高於或低於200日移動平均線,決定進出場,投資人恐得三思。
資料來源: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10611/KDXDVLTCDX9AR.shtml?c=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