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7/11/71172.jpg)
-
新聞專員 發達公司課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2-13 22:00
調查:澳洲每年產生約50萬噸電子垃圾,幾乎是全球均值三倍
澳洲電子廢棄物危機:從浪費到循環經濟 隨著科技發展加速,澳洲的電子廢棄物問題日益嚴重。根據國家廢棄物報告,澳洲每年產生約 50 萬噸電子垃圾,人均 20 公斤,幾乎是全球平均值的三倍。隨著消費者對新設備的需求上升,企業系統升級頻率加快,電子垃圾預計在 2030 年將增長近 30%,達 65.7 萬噸。
電子垃圾的處理是一大挑戰。目前,維州等地已禁止電子廢棄物進入垃圾掩埋場,要求民眾送至專門回收站。然而,許多電子設備仍遭棄置於一般垃圾收集點,導致火災風險與高昂清理成本。例如,墨爾本 Maribyrnong 近期發生一起因筆記型電腦電池爆炸引發的垃圾車起火事件,突顯錯誤丟棄電子廢棄物的危害。
不僅個人消費者,企業與政府機構的大量汰換舊設備亦加劇問題。例如,微軟今年 10 月將終止 Windows 10 技術支援,意味著全球約 2.4 億台無法升級至 Windows 11 的電腦將被淘汰。在澳洲,這可能涉及 600 萬台設備,相當於 1,200 萬公斤電子垃圾,將對環境造成巨大壓力。
Greenbox 執行長 Ross Thompson 指出,企業應優先考慮設備再利用,只有當設備無法修復時才進行回收。他補充,相較於製造新設備,使用翻新設備可減少 90% 碳排放,並降低 99% 用水量。
目前,澳洲執行強制性產業資助的「國家電視與電腦回收計畫」(National Television and Computer Recycling Scheme, NTCRS),每年回收約 7 萬噸電子垃圾。然而,澳洲回收委員會(ACOR)執行長 Suzanne Toumbourou 指出,該計畫成效有限,且缺乏透明度,呼籲電子產品製造商應承擔更多責任。
氣候變遷、能源、環境暨水資源部發言人表示,政府正與各州、領地及業界合作,確保太陽能板與其他電子垃圾不進入垃圾掩埋場,而能進行回收或再利用。此外,去年 12 月的環境部長會議強調,需對電池產品的管理制度進行緊急改革。
T執行長對此表示歡迎,但強調必須配合立法與嚴格監管,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又警告,廢棄物與回收業勞工的生命,正因電池與電子產品被丟入一般垃圾桶而受到威脅。這些物品會起火,釋放有毒氣體,危及工人安全,也影響主要的廢棄物與回收設施。
此外,擴大「維修權(Right to Repair)」立法亦是解決電子廢棄物問題的關鍵。目前,澳洲的維修權法規僅適用於「車輛」。墨爾本社會企業 Green Collect 共同創辦人 Darren Andrews 批評,部分電子品牌故意讓設備難以維修,縮短產品壽命,加劇電子垃圾問題。呼籲電子產品應設計得更易維修,零件更換更便利,以確保資源能更長久地留在經濟中循環使用。
隨著澳洲承諾 2050 年達成淨零碳排(Net Zero Emissions),電子廢棄物的妥善管理將變得更加迫切。(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