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友望 發達集團副董事長
-
來源:勵志成長
發佈於 2021-12-01 08:23
人生的最高境界:「思危,思退,思變。」--3
最後張良只選了個僅萬戶的留縣,受封為留侯。
建功立業後,張良功成身退,不貪戀權位,知進退,收放自如,真正實現了中國讀書人的人生理想:永憶江湖歸白髮,欲回天地入扁舟。
畢竟,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瞭解漢朝那些開國功臣下場的人都知道,以勇聞名、以退為進的張良,才是那個笑到最後的人生贏家。
思退,是一種大格局。
正如《易經》所言:“當進則進,當退則退”。
進要巧,退要妙,不知進退,實為取禍之道。
欲望貪念,名利執著,乃人之常情。
但人力有盡時,適時節制自身的欲望,明白水滿則溢的道理,懂得敬畏,才能善始善終。
思變,趨時可無畏
《周易 · 繫辭上》曰: “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 。
日新月異,生生不息才是萬事萬物的本源。
世間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懂得思變的人,不會沉溺於眼下觸手可及的歡愉,而能對生活中潛藏的洶湧暗流一清二楚。
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有格局的人總是看時局如何變化,不斷調整自己的行動。
不拘泥固執,不墨守成規,變通趨時。
掌握變化的人,方可不負過往,無畏前行。
北魏孝文帝元宏,當年迎著強大阻力推行漢化改革,改拓跋姓為漢姓,移風易俗,大力促進與漢人通婚結親。
皇族與鮮卑重臣能夠短時間內被眾多漢人世家認可,由此成了中原士族門閥,孝文帝功不可沒。
南朝名將陳慶之北伐洛陽,見此情形,由衷感歎江北的衣冠士族、禮儀氣度,人物殷富,竟是勝於自詡為華夏正朔的江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