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洋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1-07-12 04:52

生策會發布 「全球新冠疫苗布局與各國能量」報告

生策會及生策中心近日發表「COVID-19疫苗競賽:全球布局與各國能量」報告,分別從五個面向進行研究彙整,期提供產官學研參酌,掌握各國疫苗競賽動向、俾利各界客觀探討台灣機會、市場與發展策略。

生策會表示,面對新冠肺炎前無所見挑戰,疫苗研發力與生產力決定了疫情戰役下半場走向。疫苗不僅是戰備物資、疫苗產業更是國安產業,唯有從全球產業競賽與各國布局去客觀了解台灣在國際競爭的位置、方得進一步思考中長期產業發展策略與推動方針。以下是生策會公布的五大面向分析:

一、全球COVID-19疫苗緊急授權使用與核准上市情況

從2020年1月疫情爆發以來,短短1年半,全球已有19個疫苗通過緊急授權使用(EUA),包括中國七個、俄國四個、美國三個、伊朗兩個、另英國、印度、哈薩克各一個。

然而,截至6月底,納入世界衛生組織(WHO)緊急使用清單(EUL)僅有六項,分別為美德合作的輝瑞/BNT、美國J&J(嬌生)及莫德納(Moderna)、英國牛津/阿斯特捷利康、中國醫藥集團及科興生技;納入歐盟疫苗護照承認者則僅有四項。

二、全球COVID-19疫苗研發進度與技術平台採用情況

根據WHO截至6月30日資料顯示,現階段全球疫苗開發項目共287項,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者共有97項,包括25項3期及2/3臨床試驗、37項臨床2期及1/2期、35項為臨床1期試驗;另外184項則仍在前臨床試驗階段。

在疫苗技術平台的採用上,獲WHO EUL的六種疫苗中,使用核酸(DNA、RNA)、病毒載體與全病毒技術平台者各有兩項。其中以蛋白質次單位疫苗佔最大比例達36.2%,核酸次之23%,病毒載體21.3%、類病毒佔8%,全病毒佔10.1%。

劑型方面,超過九成為針劑,近期各國也開始投入吸入或口服劑型,如中國康希諾將已核准之注射型Convidecia疫苗改為鼻噴劑型,已申請緊急使用中;中國萬泰公司也已完成鼻噴劑型疫苗的臨床二期試驗。投入口服疫苗開發的則有美國Vaxart公司、加拿大Symvivo公司等,皆在臨床1期研發階段。

三、全球疫苗開發領先國家群

根據WHO資料,全球共有25個國家開發的疫苗已進入臨床階段,其中最領先的是美國,開發臨床階段的疫苗29項,有三項已取得WHO EUL、三項3期臨床試驗,其中輝瑞/BNT、莫德納已向FDA提出正式藥證申請;在美國之後,中國以總數18項位居第2,中國所開發的18項疫苗中、七項已可在本國或外國使用,並有兩項納入WHO EUL。

接續則為英國與南韓,皆有七項,然相較英國已經有一項取得EUL、三項進入臨床試驗3、2/3期,南韓的七項疫苗仍在1、2期早期開發階段;德國、印度、伊朗疫苗研發總數各有六項,德國除已取得一項WHO EUL外,更有兩項進入晚期臨床試驗階段;日本也有五項疫苗進入臨床開發階段、其中兩項(核酸與類病毒)已進入3期臨床試驗。

四、成功開發新冠疫苗之企業與機構樣貌

以目前全球19個取得緊急授權使用之疫苗進行分析,主導、參與疫苗成功開發之企業與機構共有23家,其中12家為企業、11家為大學院校及研究機構。在企業部分,資本規模落於1.03億美元至655億美元間,最小為深圳康泰生物、最大為輝瑞藥廠;成立時間最短為美國莫德納生技;其中企業市值部分,最大為輝瑞藥廠的2184億美元、最小為國藥集團約93.1億美元。疫苗研發開始至上市後迄今市值變化最大者則為莫德納、BNT以及中國康希諾,市值自2019年10月3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間增長則分別達16倍、13.4倍、6.9倍;但是也有市值衰退者,如中國國藥集團。在研究機構部分,僅英國牛津大學一家為大學院校,其他10家皆為隸屬政府部門之研究機構。

五、全球新冠疫苗主要生產製造國家

目前供應全球主流的WHO EUL所列之六種疫苗的生產製造公司共約40家,坐落美國最多,共九家公司;其次德國五家、日本四家,中國、比利時與荷蘭各三家。

最後,疫苗產製可分為疫苗原液與成品製造兩大階段,其中mRNA疫苗生產製造門檻最高,總體而言,原液生產多掌握在原開發國家,包括美國有六家、德國有四家、中國有三家。目前全球有能力生產高技術門檻mRNA疫苗的國家則僅有德國、美國、瑞士。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