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卡丘 發達集團副處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8-09-18 10:34

美股失火 殃及中國概念股短期遭暴挫

美股失火 殃及中國概念股短期遭暴挫
鉅亨網編輯中心.上海
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正在向美國的高科技公司
蔓延,在納斯達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概念股也難以獨善
其身。近兩周以來,一系列美國金融機構持續出現危機
,引發美國股市震盪,直接造成“中國概念股”市值損
失兩成左右。
分析人士指出,除股價和市值將在近期受損之外,
中國概念股基本面的影響情況需要分解來看:主要業務
在國內的互聯網內容服務商所受影響最小,金融行業是
主要客戶源的軟體行業影響最大;此外,服務於中小企
業的電子商務和搜索引擎競價排名等業務也將受到一定
影響。
中國概念股短期遭暴挫
美國金融風暴對中國概念股的“洗劫”表現為股價
跳水。資料顯示,從9月2日到9月15日的兩周時間裏,四
大門戶網站新浪、搜狐、網易、騰訊股價分別下跌13%、
36%、18%、16%;網路遊戲企業跌幅最少,盛大下跌5%,
第九城市下跌6%,完美時空下跌13%;服務於中小企業的
百度股價下跌19%,阿裏巴巴更下跌29%。
在若干金融機構陸續被曝出“與雷曼金融風暴”有
牽連之後,昨日納斯達克指數先抑後揚,收盤時略漲1%
,振幅為66個點。41家納市中國股難逃劫難,有21家下
跌,15家上漲;新浪報收37.75美元,下跌2.1%,百度報
收于266.49美元,下跌2.39%,網易、搜狐分別上漲1.0
9%和2.53%;香港上市的5家“中國網路概念股”則全線
下跌。
危機向科技股蔓延
實際上,與美國科技股相比,中國概念股近期的跌
幅淺得多。截至9月15日“黑色星期一”,蘋果股價截至
收盤下跌19.3%,甲骨文下挫7.5%,同期納斯達克綜合指
數下跌1.1%,標普500指數下滑2.9%。網路股中,雅虎股
價自7月15日以來下滑16.5%,9月4日報收17.75美元,接
近五年低點;穀歌股價也下滑了17%。
分析認為,科技股曾一度在金融危機風暴中被當做
“避風港”,原因是過去一年來,投資者認為在信貸緊
縮、原油和其他商品價格暴漲的時候,科技類公司往往
可以憑藉現金儲備高、債務少及出口銷售因美元疲軟而
表現強勁的優勢,獲得躲避金融風暴的價值高地。
但是,自美元兌歐元匯率從7月15日開始回漲以來,
科技股價格卻一路重挫。
最新一期《福布斯》雜誌指出,隨著金融危機的蔓
延加劇,戴爾等電腦設備供應商以及IT軟體服務企業也
可能會遭受更大的創傷,因為金融業是這些企業的大客
戶。伴隨而來的還有裁員、信貸標準緊縮及利潤下滑,
科技公司將遭遇更大打擊。
美國銀行、美林、雷曼兄弟和美國國際集團等許多
華爾街公司是電腦軟、硬體的大買家。有媒體報導援引
Avian Securities研究部門主管埃維‧科恩稱:“金融
業IT開支肯定將會下降,許多技術計畫也將終止或暫停
。”而高盛則預測,今年美國IT開支增長將僅為4%,低
於此前預期的6%。
中國概念股基本面“堅挺”
互聯網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除了股價在大盤起伏中
受到影響,由於基本業務在國內,本次金融風暴對中國
概念股的基本面影響不大。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
風暴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
正望諮詢公司總裁、互聯網分析專家呂伯望認為,
目前美股暴跌,造成美國投資者信心受挫,市場資金緊
張,從而在短期內影響中國概念股表現;但從基本面上
看,如果中國宏觀經濟能夠在這場危機中保持較為穩定
的增速,中國概念股仍然能夠保持前期的高速增長。
從不同的收入來源看,以提供互聯網資訊服務而獲
得廣告的門戶網站以及網路遊戲企業所受到的影響最小

四大門戶網站中,新浪、搜狐、網易和騰訊基本走
出了“資訊+遊戲”的盈利模式,並已經在行業內形成壟
斷,設定了進入壁壘,因此能夠以超過30%以上的速度增
長。
“中國互聯網廣告與其所達到的影響力不成比例,
這意味著互聯網媒體的廣告收入空間仍可以大幅提升。
”呂伯望說。
正望資詢剛剛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一個線民在非
工作時間每天平均上網時間為190分鐘(3.2小時),而
平均每天看電視的時間為113分鐘(1.9小時),平均每
天看報紙和雜誌的時間分別為33分鐘和23分鐘。這意味
著網路比其他媒體更吸引人們的業餘時間。但中國互聯
網廣告收入在所有廣告收入中只占2%,遠低於美國的10
%,因此在中國宏觀經濟不出現較大滑坡的前提下,網路
廣告應該能夠繼續保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長。
而對於向廣大中小企業收費的電子商務而言,則在
短期必因出口受阻而受到影響。此前有分析師首次將百
度目標股價下調至300美元以下,就是出於對三季度中小
企業生存環境惡化的預期。
而近期的股價跌幅居首的阿裏巴巴,其業務在近期
也將受到影響。不過呂伯望指出,阿裏巴巴近期調整了
出口企業的戰略,將“一對多”改成“多對多”,不只
為中國企業出口服務,還在日本、印度等地設立網站,
參與全球貿易,同時也開始重視國內市場的增長和佈局
,相信也會在未來發揮一定作用。
應學會“防禦性攻擊”
面對此次洶湧而來的金融風暴,從千禧年科技股泡
沫中涅磐的中國概念股,採取了一些主動措施。如盛大
、巨人、九城等一線廠商頻頻回購股票,華友世紀等公
司宣佈更換董事會成員、引進更有經驗的投資界人士,
旨在挽回投資者的信心。
但互聯網評論人士葉曉舟在個人博客中認為,中國
概念股企業成長迅速,卻缺乏抵禦金融危機的經驗。
這一點的確是中國概念股的軟肋。在海外上市的這
些公司,普遍股權分散,機構投資者是其最主要的“東
家”。當金融風暴到來的時候,他們做好了抵禦風險的
準備嗎?
呂伯望認為,目前公佈的資料看,雷曼持有攜程的
股票比例超過5%,會因未來資產清算而引發拋售,這對
其股價將造成一定壓力。但其他公司即使被美國各金融
機構持有也是很正常的事,這部分資產進行拋售所造成
的影響也應該是短期的。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