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大少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8-05-02 00:15
A股ETF 可望嚐甜頭
A股ETF 可望嚐甜頭
2018-05-02 00:06經濟日報 記者吳映璠、周克威/台北報導
陸股入摩進入倒數階段,市場評估台股遭資金排擠金額高達上千億元,其中台積電等外資概念股資金動能將受影響,是主要重災區,但陸股ETF將受惠,其中台新MSCI中國等ETF近期績效殺出重圍,成為市場焦點。
外資交易室主管透露,歐美基金經理人因美債殖利率飆升、台股國家風險係數上升等,今年以來賣超已達1,500億元,對台積電、鴻海等許多大型權值股持股已降至基本比重,再調節空間有限,不過,由於外資被動式等基金因陸股入摩而來的調整時間,依過去十年經驗,僅約需半個月至一個月來看,對台股的真正壓力還未開始,5月的美股、美債、敘利亞與伊朗等中東情勢變化,將是影響真外資對台股操作的實際關鍵。
國內大型法人機構認為,台積電等外資概念股,將是陸股入摩造成國際資金排擠效應的聚焦點,且未來台股占新興市場指數權重可能降至10%以下,長期資金排擠效應將對相關個股形成程度不一的殺傷力,不過,投信布局已久的陸股ETF,將是資金主要受惠族群。
目前MSCI中國占MSCI新興市場指數在三成左右,全球追蹤MSCI中國指數的基金規模超過5,000億美元,14日公布半年度調整名單、陸股入摩後,不僅占MSCI相關指數比重提高、追蹤的基金規模也會進一步提升。
其中,美國跟香港都各自有MSCI中國ETF,在美國掛牌的iShares MSCI China ETF規模已達千億元台幣。
法人機構以台股目前現況舉例指出,台股也是MSCI新興市場等指數成分股市,但外資等資金配置比重仍是以MSCI台灣指數的權值股比重為依據,因此,MSCI中國指數權值分配也就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