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 發達集團副處長
來源:盤後分析   發佈於 2009-07-08 14:52

07/09號傳真稿筆記

台北縣升為直轄市 資產四雄增值受
內政部長廖了以於6月23日開記者會正式公布縣市升格審查結果:台北縣、台中市縣合併案、高雄市縣合併案獲審查會一致同意通過,北縣花了30年、高雄縣花了20年才等到台灣正式宣告3都15縣的時代來臨。
過去政府建設集中於北市的時代正式結束,未來將形成北中南各有經濟帶動的核心區塊,於台北縣、台中市縣、高雄市縣擁有大量資產的公司價值立即大幅升值,但當中仍以與台北市緊鄰的台北縣資產股價值增值會最高,對於台中縣市的資產股如福懋油、台紙、達新、大東、興農及高雄縣市的台泥、太子、京城、東泥、國化、中石化等擁有大量資產的公司,會有一定的增值加分作用,但當中以位於台北縣有大量土地資產的大陸、厚生、皇翔、遠紡、遠百、裕隆、華新等增值價值最高,尤其以厚生、華新、裕隆、遠紡的價值更高,說明如下:
1、台北縣於新財畫法+補助款的合計補助費增加數最大,對北縣貢獻度最大:新版財政收支畫分法修正案中央將釋出10%所得稅,地方淨增加財源多達963億元,且以人口數為計算單位,但中央也調整一般補助款。如以97年中央的所得釋出10%,地方淨增加財源多達963億元,但新版的總籌補款從1314億降為875億元,兩項加總增加約524億元,但台北縣總人口數約383.4萬,約占全國人口數六分之一,增加的稅款最多,對未來台北縣的建設有最大幫助。
2、北縣將與北市形成雙子星城市,帶動台灣躍登國際舞台,對台北縣的資產增值加分最大:過去台北市除享受較多的政府資源挹注,形成全國的政治經濟核心,如道路的建設,捷運的興建及吸引大型企業進駐,對於台北市擁有資產及房地產者的資產價值大幅上升,但台北縣升格後,對道路及捷運的建設與吸引企業進駐將會大幅增加,甚至未來部分中央部會的所在地也有遷移台北縣機會,當中又以新莊及板橋的機率最高,如此一來,位於板橋與新莊的房地產及資產增值最大。
3、三都時代來臨,且三都為陸資來台的核心區域,可成長線保護短:過去台北市在台灣擁有最便捷交通設施及重要商業區,故陸資來台皆以進駐台北市為首要考量選擇地方,但未來隨著北、中、南三都的出現,台北縣、台中縣市、高雄縣市因各有特色的出現,也可吸引陸資較以前更大青睞,這三大都的資產增值會增加最多,尤其台北縣的板橋及新莊。
4、未來將以台北縣的資產及房地產的增值空間最大:台北市之所以能吸引眾人及眾企業進駐,除為全國的政治及經濟核心外,在於商業設施完善及交通網的便捷,而台北縣未來因新商業區的形成及捷運建設後,大為提升,如新板特區等潛力地段,可發展成為新興的商業金融中心及新莊副都心,形成另一特色的文化金融中心。再加上捷運環狀線的工程,且推動時程可能縮減,周邊房市可能有立即明顯的帶動力......
哪些中概股具潛力?
世銀於6月23日公告新的年度經濟展望報告,將全球的GDP由原先的-1.7%降為-2.9%、美國由-2.4%降為-3%、歐元區由-2.7%降為-4.5%、日本由-5.3%降為-6.8%、俄羅斯由-4.5%降為-7.5%,使6月23日的美歐、俄羅斯股市大跌,但世銀將中國由6.5%調升到7.2%、印度由4%調升到5.1%。
以世銀的報告內涵來看,吻合先前我一再告知讀者的,以Y=C+I+G+X-M的經濟成長模式來分析,在歐美受金融海嘯衝擊,致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的財富大縮水下,老百姓的消費能力大降後,各國欲減輕GDP衰退幅度或維持正成長,只能以內需建設的推動來抵抗出口的衰退,方足以扭轉,而歐美日因是已開發國家,該建設的基礎建設皆已完成,故只能靠GDP約70~80%的消費(C)來刺激,但歐美經此波金融海嘯後,人民除財力受損,又提高儲蓄減少消費,如此GDP於今年內欲恢復正成長是不可能,只能減少衰退幅度。
而新興國家的大陸、印度雖仍以依靠出口為主,但因人口眾多及可建設的地方非常多,與儲蓄率高,故可透過降低儲蓄率及其他政策來鼓勵民間消費,及採寬鬆的貨幣及財政政策來推動內需的基礎建設,如加速高速公路、鐵路、機場、碼頭建設,與適度的提振房地產,故大陸Q1的GDP為6.1%、印度為5.8%與歐元區的-2.5%、美國的-5.7%、日本的-14.2%形成強烈對比。
1、俄羅斯GDP大降3%,代表油價不易再大漲,有利景氣復甦,尤其調高的大陸及印度,內需中概與基建股看好:世銀將俄羅斯的GDP由-4.5%降為-7.5%為全球主要經濟體表現最差,代表油價上漲到70~78美元,應為高檔不易再大漲,可減輕對經濟成長的負面影響,尤其對以內需建設為主的印度及大陸幫助最大,另從大陸公告的1~5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由1~4月的30.5%又擴大到32.9%,且5月零售銷售YOY 15.2%較4月的14.8%更佳,兼以國家統計局指出Q2 GDP成長近8%,如此中概的水泥、預拌混凝土、線纜及食品的台泥、亞泥、宏泰、永大、味全、大成、宏全看好,尤其以華新、建國、國產大看好......
業績佳+大頭肩底的超級電子股
5月25日前,台股彌漫著一股只要媒體報導利多,不管這消息是否真實或能否轉換成真正的獲利貢獻,若主力敢拉,散戶就敢追、敢買,如今在原相短短17日內從346.5元瞬間崩跌到202元,洋華從513已大跌到317元,群聯從283大殺到179.5元,讓人驚覺高本益比電子於先前好不容易賺到一點點錢,但卻不到1個月時間賠光還倒虧,對應低本益比的順達科、群光、佳能等此波不只在大跌千點下,未跌還逆勢創新高,或接近7000點的高點,將使絕大多數投資人腦筋清醒,回歸基本面,才不會與自己的財富過意不去。
而未來一些吹牛的無基之彈,如義隆電、晶豪科、益通、晶電、鼎元,元太、勝華等在資金往業績股靠攏下,反彈完後仍將繼續向下修正,但一些真正有業績的如瑞昱、力成、中光電、大聯大、聯發科、正崴、健鼎、景碩等不只不會受這些無基之彈股下殺拖累,還會出現如先前順達科、佳能、群光、正崴回到7084高點,甚至還可創新高,本週建議讀者鎖定瑞昱來操作。
1、瑞昱Q1業績佳,Q2優於Q1,Q3更優於Q2,全年EPS逾4元:瑞昱97年Q4無可避免與其他電子股一樣受金融海嘯負面影響,出現1.0674億元的虧損,但全年稅前盈餘仍有9.25億元,稅前EPS 1.97元,與其他如揚智,義隆電、晶豪科、晶電各只有0.85、0.58、0.25、0.14元相較下,還好很多。而Q1營收36.89億元較97年Q4的30.805成長19.75%,但稅前盈餘達3.723億元,較Q4的-1.0674億元大幅轉盈表現非常亮麗,而4月、5月的營收分別達15.774億元、15.42億元已近歷史高峰的16.24億元,6、7、8月在晶圓代工交貨不順問題已獲得解決,在手訂單可順利出貨,估6、7、8月營收將逐月走高......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