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3/42/34236.jpg)
-
股風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盤後分析
發佈於 2011-03-05 08:04
3/7號傳真稿筆記..
【能源及天然資源供需失衡】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的報告中指出:包含沙烏地阿拉伯在內的所有常規石油都已經於 2006 年達到產能的歷史巔峰,也就是意謂今後無論再怎麼努力,都無法再超越 2006 年的水準,並且產能亦將隨時間而遞減,常規石油正逐漸枯竭當中,而令人憂心的是,伴隨中國大陸與印度的崛起,全世界對石油的需求確是快速攀升當中,在供給逐年減少,但需求確逐年提高情況下,供給與需求之間正面臨空前的挑戰,預估人類賴以維生的主要四大天然資源可用年限分別為石油41年、煤164年、天然氣67年、核能85年,全世界正在進入「後石油時代」!
【美、中、日持續推升太陽能需求】
未來影響太陽能產業興衰的最重要因素還是取決於政府的態度,也就是補助金額的多寡,去年主要的重點大國如德國、歐洲紛紛下調補助,雖然出現提前安裝的現象,但也導致許多人對後勢抱持懷疑態度,以目前世界各國對太陽能發電的政策補助通常每年至少會有一次大幅變動來看,推升今年太陽能產業的成長動能將由以下三國領導:
1.美國:雖然今年明確補助細節尚未出爐,但歐巴馬在最新的國情咨文中,首先便強調新能源對美國的重要性,顯然歐巴馬也很清楚,美國身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國家, 911事件後,美國人還是持續透過能源的採購間接助長了這些激進份子,對於美國來說,發展能源產業已不只是環保的需要,更有國際政治上的深層意義及急迫性,除此之外風能、太陽能等產業在美國的生產和研究也將為美國貢獻大量就業機會,因此他將加大在替代能源領域技術上資金投入,計畫在2035年,前80%的電能將來自新能源。目前已有29個州和華盛頓特區已經制定新能源標準,並列出未來的具體新能源所占比重的目標。
2.中國:國際能源署最新公佈數據顯示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國。中國權威部門雖然表示質疑上述說法,但中國走的是一條高增長-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高碳經濟”道路也是不爭的事實,為了經濟長成所付出的環境代價已在中國各地顯現,故今年最新的十二五已表示不再以GDP增長為目標,而是調結構-將以新能源、節能環保減碳行業、電動汽車等產業為輔助重心。
3.日本:日本所需石油的99.7%,煤炭的97.7% ,天然氣的96.6%都依賴進口,是屬於自然資源相當匱乏的國家,特別是兩次石油危機後日本經濟遭受重創,使得政府當局相當積極欲擺脫對能源的依賴,為了加速日本太陽能發電的普及化,日本政府正全國性的大規模推動一般民宅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也同時展開了由公共綠色能源基金對於公共設施的太陽能發電進行電力買回計畫與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