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ay888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1-08-29 08:10
借鏡日本政策 掌握合作契機
今年6月在英國舉行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上,七國領袖發表宣言,訂出將於2050年前達成溫室氣體淨零排放之碳中和目標,期許2030年能有初步成果。根據此決議,各國也提出相對應之策略。
日本為實現2050年碳中和的電力結構轉變,原設定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目標為2030年較2013年減少26%,日本政府在2020年編列2兆日圓推動「綠色創新基金」事業;經濟產業省也提出「2050年碳中和綠色成長戰略」,並以碳排放大宗的電力系統脫碳化為首要目標,最大限度活用再生能源。日本首相菅義偉並於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展現追求2030年減至46%、挑戰50%的決心。
日本碳中和政策規劃從太陽光電、地熱、傳統能源變革、活用氫能、核電及非燃油車輛相關政策與零耗能屋(ZEH)等多面向推動。再生能源方面包括將太陽光電年設置量以鼓勵與法規修正等措施,使其從一年1.5GW(10億瓦)逐漸提升回復到6GW;風力發電推動離岸風電,訂下2040年達30至45GW目標,也檢視地熱發電法規,調整溫泉法、國家公園法及森林法。
日本有近40%的CO2排放來自火力發電,其中約一半是燃煤火力,雖然政府考慮淘汰低效火力,但為兼顧能源穩定,日本政府推動碳捕捉(CCUS)用於化石火力的技術開發研究,讓火力發電本身達到脫碳化,也研究讓所捕捉的CO2成為資源,製造化學品或燃料。目前日本已進入商用化的實證階段,積極提升國際競爭力。
氫能也是日本能源轉型的重點,已研究出氫或氨與天然氣、煤等進行混燒或專燒的發電系統。有鑑於國際間推動能源轉換及減碳,氫能相關市場將快速成長,日本也擴大導入氫能應用,預計將氫氣成本降至燃氣發電以下,以提升氫能競爭力。政府還訂下目標,希望在2030年導入300萬噸、2050年導入2000萬噸氫用於發電燃料。
目前日本氫能相關技術上已領先全球,且逐漸創造出經濟規模。預估在2050年氫能源市場規模可達5.5兆日元、氫氣發電渦輪機累積容量可達300GW、水電解裝置可達23兆日元產值、氫還原煉鋼預估在2050年達5億噸,產值上看40兆日元。
民生議題上,日本已宣布在2035年達成新售汽車皆為非燃油車的目標,除落實擴大導入燃料電池車與電動車的基礎設施,如加氫站、充電站等,也發展製造產業相關技術,強化供應鏈的完善。為進一步改善家庭耗能情況,在居住上推動「零耗能屋」(ZEH)相關政策,預期將在2030年前提高成屋、透天、集合住宅等ZEH的占比,並搭配住宅建築相關政策,為能源管理系統、零耗能建築或高性能建材等制定規範。
全球零碳排趨勢急速推展,台灣要把握機會,建議可先深耕台日綠能合作領域,為產業結構與經濟社會帶來變革。台灣目前在太陽光電有領先技術,離岸風電國產化也逐漸成形,電動車發展有電子業的整合優勢。日本則在氫能或能源相關的材料產業、重工業具深厚基礎,兩國可透過新經濟產業型態與商業模式,使台日科技產業研發能量產生互補,再因應國際發展趨勢,逐步創新技術,以促進實現未來脫碳生活的科技應用與技術開發。
(作者是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研究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