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ko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7-12-24 10:15

支付寶普及率獨步全球 背後使用者風險驚人

中國大陸行動支付普及率獨步全球,卻牽涉金融、經濟、個資甚至人權議題。支付寶和微信APP一掃一過,生活軌跡都流入被收編的支付業者資料庫,進而能分析其人的“傾向”或“危險程度”,對敏感議題”有想法的人,就可能成為被關注的對象。此外,“支付寶”的用戶個人信息可在搜索引擎上被隨意搜到。還有人在支付寶個人賬號、密碼等沒有泄露的情況下,賬戶卻被偷去7千多元。
行動支付在中國相當盛行。研調公司Forrester指出,2016年中國行動支付市場規模達9兆美元,是美國市場規模1120億美元的90倍。
支付寶成搜集網路個人資料平台,方便中共維穩
中共央行日前發布通知,要求中國行動支付業者的業務處理必須透過網聯平台。外界解讀,此舉即是中共收編支付寶的訊號——中共要搜集龐大的個人資料數據。
據海外大紀元時報16日報道,中國異議人士王中義(本名王睿)表示,中共要掌控人民,建構大數據是其中一環,“也許一個月下來,我的生活軌跡全都出來了,我可能去哪,都會被排出來。”
他說,如果人民的消費、旅遊、交通等生活都仰賴電子支付,這一連串的資訊記錄,就能勾勒出一個人的輪廓,包括民眾的喜好、和什麼樣的人接觸、去了什麼場所、思想傾向等,都能被中共掌控。
換言之,中共搜集大數據絕對有“維穩”的成分,因為那是對社會的掌控,包括對每個人的分析、什麼樣的人屬於共產黨劃分出來的“危險分子”。
只是,現實生活不像電影《全民公敵》劇情般危機四伏。王中義也說,真正所謂的“危險分子”,根本不會使用泄露個資的東西,“我就完全不用!”
他表示,自己在淘寶網買東西都是請人代買,“首先,我對電子支付不太感興趣;其次是,要求填寫的資料太多了,信息資料都被暴露了。”但他也坦言,知情者才會這麼謹慎,多數使用電子支付的民眾,不太會牽扯政治,也不太在乎自己的個資外泄。
王中義說,假設想永遠當個平民老百姓,行動支付並沒有太大危險,除非有一天醒悟了,覺得應該站出來維護自身權益時,“比如,陰霾讓呼吸很困難,或毒食品開始讓身體衰弱”。
這樣的情況下,一旦這個人想發聲或反抗,就很危險。他說,“因為中共已經把你的所有數據掌握得很徹底,它知道你的所有習慣、所有動向。” 若這個人被劃分成“危險分子”,他的信息就都對中共曝光了。
支付寶交易信息可被搜索出
據自由亞洲電台2013年曾報道,網民發現可以在谷歌和360等搜索引擎中搜索出大量的用戶轉賬的個人信息。
報道稱,記者使用限定範圍進行搜索(site:shenghuo.alipay.com)在谷歌顯示的搜索結果中前面兩頁只顯示該頁面的入口等的信息。從第三頁開始就不斷出現帶有用戶信息的搜索簡介,其中可以看到用戶的名字、手機號碼和郵箱,甚至還有交易多少錢,用處是什麼。記者再點擊這些信息,均提示錯誤頁面,但是在鏈接處末端的數字都有改變,因此也說明每一個連接實際上是每一筆交易號,只有通過交易信息中的當事人賬號登入才可正常訪問頁面。
當記者根據搜索到的匯款人名字及電話致電給當事人查問時,當事人說:“他們把我的電話泄密了?現在的社會就是這樣子,沒辦法。”
而致電支付寶客戶服務熱線諮詢的結果是:“這樣的信息肯定不是通過支付寶這邊泄露出去的,因為我們這邊相互打款時的個人信息都是隱去的。”
記者:你們是不是搜索引擎屏蔽沒有做好,因為這次是通過搜索引擎都可以搜索得出來。
工作人員:您在谷歌搜索出來的東西是否是屬於一個真實的情況還需要確認,但我可以和您肯定的保證這些是肯定不會由支付寶通過搜索引擎泄露出去的。具體是為什幺會顯示出他們之間互相交易的情況有可能是用戶通過其他的操作導致的。
然而支付寶的回應並不符合外界所看到的情況。
報道說,搜索引擎使用“網路爬蟲”技術在互聯網中收集數據,使用戶在搜索過程中找到最需要的信息。如果涉及到隱私,相關服務商需要將網站做信息加密處理避免被網路爬蟲掃描到,在中國以前也曾發生過用戶郵箱中的內容甚至不對外開放的日記等博客信息都被搜索出。
網路技術專家東小興說:
“通常我們相信他們是無意泄露的。因為他們對於屏蔽搜索引擎和其他一系列的東西這方面做得可能並不是很完善。因為網路爬蟲在網站信息界面進行搜尋的時候,它們網站隨機生成的屬於編號之類的玩意,一般情況下是不會被索引到的。但是由於可能是某些人把這個鏈接分享出去了,比如說丟在了新浪微博或者其他的一些社交網路,然後搜索引擎查到了這個社交網站並且把它索引下來了,之後這就會擴散到別的帳號上,這就屬於一種比較嚴重的信息泄露了。如果網站管理員不希望他的敏感信息泄露的話,會用機器人軟體限制搜索引擎對他網站內容的索引,到頭來說還是他的網站維護上有一些缺失。”
潛在風險:支付寶沒餘額竟被人花掉7000多
陸媒今日頭條2016年曾報道,湖北的何先生在支付寶賬號密碼沒泄露,綁定的銀行卡沒丟錢,支付寶卻突然花掉了近7300塊錢。他發現自己的支付寶在淘寶上“自行”購買了2部手機和1張手機存儲卡,可蹊蹺的是,他本人沒有進行過任何操作或購買任何物品。
報道稱,經調查發現,何先生支付寶里的這次消費是通過“螞蟻花唄”功能實現的,也就是網上透支消費。
這時,何先生才想起來,2月初的時候他走親戚的時候曾將錢包遺失,裡面裝有一張手機卡,而這張手機卡號和他的支付寶賬號一致,並且綁定為安全驗證手機。因為何先生購買手機卡時並沒有進行實名登記,所以手機卡丟了以後也沒有辦法進行補辦或掛失。
撿到何先生手機卡的人正是利用手機號碼登錄了支付寶,點擊忘記密碼,通過綁定手機號碼重新驗證的方式更改了支付寶密碼。隨後,對方利用“螞蟻花唄”功能透支了7299元購買了2部手機和1張手機存儲卡,在接到收貨簡訊後自行前往快遞網點取貨。
佛山的朱小姐去年11月購買了一個新手機卡,並且未經註冊環節,直接用手機驗證碼的方式,誤登錄到別人的支付寶賬戶中,而朱小姐一直以為這是自己新註冊的支付寶賬號。隨後,她將原賬戶內的1萬元錢轉入新賬號,萬萬沒想到的是,新手機號是“二次放號”的號碼,她的這個操作將錢誤轉入到手機號前任主人的支付寶賬戶中。可當她想使用時,卻發現自己已經無法登錄“新支付寶賬戶”,更沒有辦法取出裡面的1萬元錢。
今年1月,重慶一男子發現自己銀行卡內莫名被轉走了5萬元錢,報警後發現,正是自己早些年棄用的手機號惹的禍。這個手機號碼被通訊公司“二次放號”後,對方通過手機號,修改了原機主的支付寶賬號密碼並登錄了支付寶,緊接著就通過原先綁定的銀行卡往支付寶充了5萬元錢,直到銀行卡被凍結。原因就是原機主註銷了手機號,卻沒有解綁支付寶。
阿波羅網孫瑞後報道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