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1/16/11678.jpg)
-
ADee 發達集團技術長
-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0-11-28 13:23
虛雲和尚禪七開示-(初七第五日)-2月26日
修行一法,易則容易,難則實難。易者,只要你放得下,信
得實,發堅固心和長遠心,就可成功,難者,就是你我怕吃
苦,要圖安樂,不知世間上的一切有為法,尚且要經過一番
學習,才能成功,何況我們要學聖賢,要成佛作祖,豈能馬
馬虎虎就可成功。所以第一要有堅固心,因為修行辦道的
人,總是免不了魔障。魔障就是昨天講的色、聲、香、味、
觸、法等塵勞業境,這些業境就是你我的生死怨家。故每每
許多講經法師,也在這些境界中站不住腳,這就是道心不堅
固的原因。次之要發長遠心,我們人生在世,造業無邊,一
旦要來修行,想了生脫死,豈能把習氣一時放得下呢?古來
的祖師,如長慶禪師坐破蒲團七個,趙州八十歲還在外面行
腳,四十年看一無字,不雜用心,後來大徹大悟,燕王和趙
王非常崇拜他,以種種供養,至清朝雍正皇帝,閱其語錄高
超,封為古佛,這都是一生苦行而成功的。你我現在把習氣
毛病通身放下,澄清一念,就與佛祖同等。如《楞嚴經》
云:「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沈,清水現
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
你我的習氣煩惱,猶如泥滓,故要用話頭。話頭如清礬,能
使濁水澄清(即是煩惱降伏)。如果用功的人到了身心一
如,靜境現前的時候,就要注意,不要裹腳不前。須知這是
初步功夫,煩惱無明尚未斷除。這是從煩惱心行到清淨,猶
如濁水澄成了清水,雖然如此,水底泥滓尚未去了,故還要
加功前進。古人說:「百尺竿頭坐的人,雖然得見未為真;
若能竿頭重進步,十方世界現全身。」如不前進,則是認化
城為家,煩惱仍有生起的機會,如此則做一自了漢也很為
難。故要去泥存水,方為永斷根本無明,如此才是成佛了。
到了無明永斷的時候,可以任你在十方世界現身說法,如觀
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任你淫房酒肆,牛馬騾胎,天堂地獄,都是自由自在,無拘
無束的。否則,一念之差,就是六道輪迴。昔者秦檜曾在地
藏菩薩前做過香燈,只因他長遠心不發,無明煩惱未能斷
了,故被嗔心所害,這是一例。假如你信心堅固,長遠心不
退,則不怕你是怎樣的一個平常人,也可以即身成佛。昔日
漳州有一貧苦的人在寺出家,心想修行,苦不知如何為是,
無處問津,每日只做苦工。一日遇著一位行腳僧到那裏掛
單,看他每日忙忙碌碌的,問他日常作何功課?他說:「我
一天就是做些苦事,請問修行方法。」僧曰:「參念佛是
誰。」如是他就照這位客師所教,一天在工作之中把這
「誰」字蘊在心裏照顧。後隱於石岩中修行,草衣木食。這
時候他家裏還有母親和姐姐,聞知他在島岩中修行艱苦,其
母乃教其姐拿一匹布和一些食物送給他。其姐姐送至島岩
中,見他坐在岩中,動也不動。去叫他,他也不應。其姐氣
不過,把這些東西放在岩中回家去了。但是他也不睬也不
瞧,老是坐在洞中修行。過了一十三年,他的姐姐再去看
他,見那匹布仍在那兒未動。後來有一逃難的人到了那裏,
腹中饑餓,見了這位和尚衣服破爛的住在岩中,乃近前問
他,向他化乞。他便到石岩邊拾些石子,置於釜中,煮了一
刻,拿來供食,猶如洋薯,其人飽餐而去(於相於土已能少
分自在,即內外相分能自主變化,地水火風無能障礙,此是真
自在,八地以上菩薩無所謂放不放下,但有願力)。去之時,
他與之言曰:「請勿與外人言。」又過了些時,他想我在此
修行這許多年了,也要結結緣吧。如是走到廈門,在一大路
旁,搭一茅蓬,做施茶工作。這時是萬曆年間,皇帝的母親
皇太后死了,要請高僧做佛事。先想在京中請僧,因此時京
中無大德高僧,皇太后乃托夢於萬曆皇帝,謂福建漳州有高
僧。皇帝乃派人至福建漳州,迎請許多僧人進京做佛事。這
些僧人都把行裝整理進京,恰在路邊經過,其僧問曰:「諸
位師傅今日這樣歡喜到那裏去啊?」眾曰:「我們現在奉旨
進京,替皇帝做佛事超薦太后去。」曰:「我可同去否?」
曰:「你這樣的苦惱,怎能同去呢!」曰:「我不能念經,
可以替你們挑行李,到京城看看也是好的。」如是就和這些
僧人挑行李進京去了。這時皇帝知道他們要到了,乃教人將
《金剛經》一部,埋於門檻下,這些僧人都不知道,一一的
都進宮去了,惟有這位苦惱和尚行到那裏,雙膝跪下,合掌
不入。那裏看門的叫的叫,扯的扯,要他進去,他也不入,
乃告知皇帝。此時皇帝心中有數,知是聖僧到了。遂親來問
曰:「何以不入?」曰:「地下有金剛,故不敢進來!」
曰:「何不倒身而入!」(頭頂金剛)其僧聞之,便兩手撲
地,兩腳朝天,打一個筋斗而入。皇帝深敬之,延於內庭款
待,問以建壇修法事。曰:「明朝五更開壇,壇建一台,只
須幡引一幅,香燭供果一席就得。」皇帝此時心中不悅,以
為不夠隆重,猶恐其僧無甚道德,乃叫兩個御女為之沐浴。
沐浴畢,其下體了然不動。御女乃告知皇帝,帝聞之益加敬
悅,知其確為聖僧,乃依其所示建壇。次早升座說法,登臺
打一問訊,持幢至靈前曰:「我本不來,你偏要愛,一念無
生,超升天界。」(真我不來亦不去,假我起愛惑煩惱頻頻
造業,無始劫來率真我上天下地,輪轉不休,真我卻從未抱怨
不平,恆順假我眾生,普賢十大願王其中一願恆順眾生即是
此意)法事畢,對帝曰:「恭喜太后解脫矣!」帝甚疑惑,
以為如此了事,恐功德未能做到」。正在疑中,太后在室中
曰:「請皇上禮謝眾僧,我已得超升矣!」帝驚喜再拜而
謝,於內庭設齋供養。此時其僧見帝穿著花褲,目不轉瞬,
帝曰:「大德歡喜這褲否?」遂即脫下贈之。僧曰:「謝
恩。」帝便封為龍褲國師。齋畢,帝領至御花園遊覽,內有
一寶塔,僧見塔甚喜,徘徊瞻仰,帝曰:「國師愛此塔
乎?」曰:「此塔甚好!」曰:「可以將此塔敬送於師。」
正要人搬送漳州修建,師曰:「不須搬送,我拿去就是。」
言說之間,即將此塔置於袖中騰空即去,帝甚驚悅,歎未曾
有。諸位,請看這是什麼一回事呢?只因他出家以來,不雜
用心,一向道心堅固。他的姐姐去看他也不理(世間人說出
家皆是無情漢,但若真要認真則修行要有鐵打的心),衣衫
破爛也不管,一匹布放了十三年也不要。你我反躬自問,是
否能這樣的用功?莫說一天到晚,自己的姐姐來了不理做不
到,就是在止靜後,看見監香行香,或旁人有點動靜,也要
瞅他一眼。(雙眼害人不淺)這樣的用功,話頭怎樣會熟
呢。諸位只要去泥存水,水清自然月現,好好提起話頭參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