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聞專員 發達公司課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7-18 22:02
印尼貿易部:對美出口對等關稅19%為東南亞最低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下調印尼對等關稅稅率至19%,印尼業界除表達歡迎亦呼籲政府制定因應策略
一、印尼國務秘書部頃於本(2025)年7月16日晚間發布新聞稿指出,Prabowo Subianto總統於歐洲訪問期間,與美國川普總統進行17分鐘電話會談,最終雙方領導人達成協議,美國將印尼對等關稅稅率自32%降至19%。
二、印尼經濟協調部新聞稿另指出:
(一) 該稅率係印尼政府為維持出口市場進行密集談判,所取得之重大成果。相較孟加拉(35%)、泰國(36%)、斯里蘭卡(30%)、馬來西亞(25%)、汶萊(25%)、越南(20%)及菲律賓(20%)等國,印尼的19%稅率為最低。
(二) P總統於會談中重申,致力於每一次談判時優先考量國家利益,並將保護勞工作為制定國家經濟政策的首要任務。
(三) 印尼將持續積極推動相關談判,直至雙方達成貿易平衡。未來亦將透過對話與各領域務實合作,加強印尼與美國的戰略經濟夥伴關係。
三、印尼政府就新對等關稅初步評估如下:
(一) 貿易部長Budi Santoso表示,印尼對美出口對等關稅19%為東南亞最低,為其產品進入美國市場提供競爭力,倘8月1日前仍維持相對優勢,印尼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的機會將更大。
(二) 工業部長Agus Gumiwang Kartasamita認為,對等關稅之降低將刺激產業提高稼動率,尤其是出口導向型的勞力密集產業,預計紡織、服裝、鞋類等業別,將增加就業機會。
四、儘管政府及業者對甫達成之新對等關稅稅率表示歡迎,惟仍有專家提出,應持續關注局勢變化,並制定因應策略。相關論述如下:
(一) 印尼雇主協會(APINDO) 主席Shinta Kamdani表示,談判結果較最初稅率好得多,有助於提高印尼主要出口產品在美市場之競爭力。惟須密注其他國家與華府談判進展,關稅格局的變化恐在不久的將來重塑競爭優勢,或許仍有進一步談判降低關稅的空間。
(二) BCA銀行首席經濟學家David Sumual認為,較低的關稅是雙面刃,雖然有助於印尼出口保持競爭力,但國內產業或在印尼的外資,將面臨來自美國的免稅汽車、電子、及消費性電子產品競爭,恐引發投資者擔憂。
(三) 印尼商工總會(KADIN):
1. 總主席Anindya Bakrie表示,對等關稅從32%降至19%,可使印尼產品對美出口量大幅成長,雙邊貿易額可從400億美元左右,5年後增至800億美元。渠另表示,將與紡織、服裝、鞋類及電子等產業業者座談,確保其生產力能符合激增的需求。
2. 主管產業之副主席Saleh Husin表示,印尼自美國進口主要為原物料及資本財,對國內市場負面影響有限,對該等產品實施零關稅,反而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本地產業競爭力。
(四) 印尼大學國際法教授Hikmahanto Juwana建議,與美貿易協議應透過雙邊條約正式化,避免在WTO面臨最惠國待遇的潛在挑戰。此外,也應預先做好準備,如不願看到印尼市場被美國業者獨霸的中國或歐盟,可能也會要求比照讓利。
(五) 印尼經濟與法律中心(CELIOS)執行董事Bhima Yudhistira表示:
1. 印尼政府應關注美國產品進口數量,去(2024)年石油與天然氣、電子產品、飛機零組件、穀物與小麥以及藥品進口額均創下新高,須持續監測進口增加對貿易平衡的潛在影響。例如小麥進口可降低泡麵及麵包價格,但印尼政府已設定糧食自給自足目標,本地其他食品生產商將受到負面影響。
2. 印尼承諾對美增加石油及天然氣採購,將使能源部門貿易赤字繼續擴大,導致2026年國家預算草案中能源補貼的大幅增加,國家預算負擔加重。爰建議政府實施所有能源轉型計畫,減少對石油及天然氣的依賴。
(六) 經濟改革中心(CORE)執行長Mohammad Faisal認為,政府須考量如何在與價格低廉的進口農產品競爭下,提高國內生產能力,並應關注美國關稅政策對工業及製造業的影響,例如降低國產化(TKDN)等非關稅措施,如何改善並實現再工業化目標。
(七) 印尼經濟與金融發展研究所(INDEF)總體經濟學家M Rizal Taufikurahman認為:
1. 有關印尼銅礦出口部分,應加強產業下游化工作及增加製成品出口,避免銅等原料占出口主導地位,長期弱化國家經濟結構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爰建議政府訂定出口配額、國內市場義務及雙重訂價制度,以保護國內需求並確保附加價值不會流向國外。
2. 印尼承諾對美採購總額達200億至220億美元,可能導致未來三年內經常帳赤字增加GDP的1%至1.2%。故建議政府制定平衡策略,每購買一件美國產品都應附帶補償機制、技術移轉義務或國產化要求,同時加強製造業出口,擴大下游化產業的稅收優惠政策。(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