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2-01-19 09:52

疫苗後遺症迷思?新研究證實全是「這種效應」惹的禍

2022/01/19 09:22:43
聯合報 編譯張君堯/即時報導

最新發現顯示,超過三分之二的人接種新冠疫苗後常見的副作用可歸因於負面的「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而非疫苗本身。

「衛報」報導,美國科學家檢查12項新冠疫苗臨床試驗的數據,發現「反安慰劑效應」(Nocebo Effect)佔第一劑所有常見不良反應的約76%、第二劑則佔近52%。結果表明大部分較輕微的副作用、如頭痛、短期疲勞和手臂疼痛都不是疫苗成分造成,而是歸咎於反安慰劑反應。

根據發布的研究,第一劑接種後安慰劑效應組中超過35%的人經歷「全身性」副作用如頭痛、疲勞,其中16%的人則報告特定注射部位的疼痛、發紅或腫脹。正如預期,接種第一劑疫苗的人更可能出現副作用、約46%的人出現全身症狀,三分之二的人在注射部位也出現疼痛或其他局部症狀。

研究人員觀察第二劑接種後的副作用時,發現疫苗組頭痛或其他全身症狀的發生率幾乎是安慰劑效應組的2倍,分別為61%和32%,局部疾病的差異甚至更大,接種疫苗的人群中達到73%,安慰劑效應組則僅有12%。

總體而言,研究人員計算出在新冠苗試驗中,大約三分之二的常見副作用是由反安慰劑效應驅動,特別是頭痛和疲勞。有鑑於研究結果,研究人員認為關於這項新發現可以減少部分人對疫苗的猶豫,並以此提高新冠疫苗的接種率。

醫學研究員凱普查克(Ted Kaptchuk)指出「在隨機對照試驗中,告訴患者他們正在採取的干預措施具有與安慰劑治療相似的副作用,實際上可以減少焦慮,但我們需要更多的研究」。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