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1-09-26 16:02

晶圓代工恐釀供過於求?業界:擴廠前都已確認客戶訂單

2021-09-26 10:54經濟日報 記者李孟珊、鐘惠玲、尹慧中/台北報導

半導體產業今年持續面臨長短料問題,關鍵原因就是晶圓代工產能相當吃緊,晶圓代工業者及整合元件廠(IDM)為搶攻市場份額,大舉投資,台積電(2330)、英特爾、三星、聯電、格芯等皆大手筆擴產。業界人士指出,外界預期未來可能面臨產能過剩的隱憂,但廠商基本上都是在確定客戶真正所需後,才一起合作開發,避免做白工。

業界表示,以英特爾來說,其實一直都有少部分產能提供晶圓代工服務,如今展現進一步擴充版圖的企圖心;外界評估,英特爾主要是想拿下持續成長的晶圓代工市場額度,並不一定是想搶既有的市場規模。

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日前宣布的IDM 2.0策略,包括三大方向,一是擴大自有晶圓廠產能,繼續在內部生產大多數產品,二是打算擴大提供晶圓代工服務,第三是擴大利用第三方的晶圓代工產能。

外界認為,英特爾持續發展先進製程技術,又特地為晶圓代工業務成立獨立事業部門IFS,並擴充晶圓廠產能,是進可攻、退可守策略,除供給自家產品生產之外,可進一步攻占晶圓代工領域的市場商機,同時在策略上也可利用第三方的產能,在產品開發設計上保留最大的生產彈性。

台積電、三星也積極衝刺先進製程,業界分析,相關先進製程產能只要有一、二個指標客戶年出貨超過上億個晶片規模就能回本,因此就先進製程而言,二家公司都積極建立和客戶長期合作關係,推估二者相關投資依據客戶規模差異,回收速度各有落差,其中台積電先進製程客戶產品線超過百種,投片後半年應可回收。

從先進製程來看,早期開發時間約三年,通常都需要在投片前一、二年確定實際生產規模,較可能的地雷與風險都會發生在客戶實際投片前,明智的大廠會調查確定客戶真正所需後,才一起合作開發,避免做白工。

聯電上半年宣布,擴充旗下南科12吋廠Fab 12A P6廠區產能,鎖定28奈米製程,月產能2.75萬片,並由客戶以議定價格預先支付訂金的方式,取得該廠區產能,預計2023年第2季投產。


業界強調,在客戶搶先卡位新產能並以議定價格預付訂金,對公司而言,可確保未來新廠產能開出後訂單無虞,避免產能閒置問題,客戶也可取得穩定晶圓供應,堪稱雙贏。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