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1-01-27 13:08

去年來台洗產地案件趨緩 海關共查獲69案

2021-01-27 12:47經濟日報 記者翁至威/即時報導
中國大陸
財政部關務署今(27)日表示,去年海關查獲來台「洗產地」案件共69案,MIC試圖洗成MIT的情況,明顯較2019年的94案趨緩,主要歸功於貿易法修正後罰則提高,加上海關積極把關,尤其針對自行車、工具機、太陽能板三項貨品,更是加強查核,以保障國內合法業者權益。

自美中貿易戰以來,雙方大打關稅戰,不少中國大陸貨品進口到台灣試圖洗成MIT(台灣製造),再輸往美國,想藉此規避美國加徵關稅。不過去年一方面因為疫情因素使國際貿易降溫,一方面美方相當關注洗產地情況,海關也嚴格稽查,加上經濟部修法提高罰則,使去年陸貨來台洗產地情況趨緩。

根據海關統計,自2018年8月累計至今,共查獲173件產地標記不實等洗產地狀況,其中2018年查獲五案,2019年查獲94案,2020年查獲69案,2021年至今查獲五案。

官員表示,多數洗產地貨品來自中國大陸,少部分來自其他國家,這些洗產地貨品有約三分之一試圖輸往美國,也有部分試圖輸往中國大陸或歐盟。

官員表示,貿易局特別提醒海關,尤其針對自行車、工具機、太陽能板等三大貨品,應加強查核,以保護國內業者權益。

而今年國際情勢持續變化,美國總統拜登入主白宮,美中關係變化須持續觀察。官員表示,對於洗產地狀況,歐美都很重視相關議題,台灣也積極採取反制,樂觀認為來台洗產地情形會呈現降低趨勢,加上罰則最高300萬元,對業者會有警惕效果,讓業者比較不敢以身試法。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